他站在乡村里的一堵墙前,不用画尺、不打田字格,用眼睛比量一下后“唰唰”地写起来。一会儿工夫,一条“减税降费,农民得实惠”的税收标语就呈现在乡亲们眼前。写税收标语的人,是江西省遂川县印刷厂的退休工人冯慈仁(上图),今年69岁。说起他与税收标语的情缘,还有一段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冯慈仁在五斗江乡圩上赶集时,看见当地税务所的一个年轻干部向一位女摊贩收税,对方不光不肯缴纳,还恶语伤人,结果双方发生争执。这位女摊贩开始拉扯税务干部的衣服,一下子把小伙子的税服撕裂了,还把他的脸抓出了血痕。这件事对冯师傅触动很大。他心想,收税还真不容易,税收需要一个法治环境。刚好,厂里派他跟着税务干部到各个乡村刷写税收标语,他认认真真写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严厉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和“拒不缴税者,将被处以罚款”等近百条税收标语。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两次修订,依法治税的氛围逐渐形成,“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观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大家越来越了解税收、关注税收。1992年的4月,第一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推出,主题是“税收与发展”。一天上午,冯师傅跟着税务人员到杨芬乡开展税收宣传活动时,在墙上刷写了这样一条标语“有了您的纳税,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一位长者连连点头称赞:“写得好啊,写出了我们的心愿!”
此后的几年中,冯师傅刷写的税收标语大多是“税收连着你我他,富民强国靠大家”“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看到路边、房前屋后的这些标语,山区老百姓对税收有了一种亲切感。
冯师傅刷过大大小小的税收标语有300多条。他感叹道,标语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写在墙上的税收历史,农民群众从这些宣传标语认知了税收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冯师傅亲眼看到便民纳税服务措施一个接一个,首问责任制、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等一个个温馨的词汇,展示了税收服务的丰富内容,树立了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冯师傅刷写的标语变成了“文明执法,规范服务”“依法诚信纳税,是最好的信用证明”等,税收宣传标语将文明、诚信潜移默化地植入纳税人的心中。
如今,惠农政策的春风吹进乡村,减税降费政策像春雨一样普降大地。冯师傅刷写的标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税收助力脱贫攻坚”“少跑马路,多跑网路”和 “减税降费,农民得实惠”等。乡村人看了,心里联想起自家得到的实惠,一种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