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整个电影市场。提起“哪吒”,就不得不提起另一部堪称“现象级”的经典动画电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这也是首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新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上海美影厂,创下了中国动画史上无数个第一:第一部剪纸片、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第一部折纸片、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毫不夸张地说,上海美影厂就是中国动画的起点。
缘起:国产动画的“初心”
上海美影厂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1957年4月,上海美影厂正式成立,生产能力为年产14部~15部。
该厂财务负责人仇婷燕介绍说:“在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就已摄制了94部美术片。建厂至今,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可以说,上海美影厂是中国历史最长、片库量最大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动画制作企业,代表了国产动画业的‘初心’!”
建厂60多年来,上海美影厂所创作的动画片与动画形象数量之巨、题材之广、样式之全、获奖之多和影响之大,在中国动画企业中独一无二。《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宝莲灯》等经典动画片,影响了几代人。
上海美影厂制作的二维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和剪纸动画,分别获得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在内的近200项国内外大奖,其出品的动画片在国际上享有“中国学派”的美誉。
挑战:遇困境寻求“破局”
20世纪90年代,是国产动画发展的分水岭。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上海美影厂一度陷入困境。
1993年~1995年,上海美影厂全年仅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全年销售规模不到40万元。不仅制作影片的数量不能满足播放需求,质量也难称精品。加上进口动画片夹击,原本唯我独大的市场只能无奈地拱手让人。
时代向国产动画发起了挑战,上海美影厂勇敢应对,潜心思索“破局”之道。1999年,他们精心打造出动画片《宝莲灯》。这部“四年磨一剑”的作品,大量采用二维、三维动画相结合的制作方式,剧情设置拓展了观众的年龄层次。该片在全国共取得2500万元票房,位列当年度动画片票房前三甲,在上海则以700万元稳居票房榜首。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动漫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也让上海美影厂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新生:传承中再造经典
2012年,作为文化转制企业,上海美影厂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重点动漫企业。作为动画“中国学派”的缔造者和弘扬者,上海美影厂依旧把坚持高艺术品位作为价值追求,在坚守和创新的动态平衡中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今年6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高清修复版经典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一经放映,就引起强烈反响。据了解,上海美影厂目前已对200余部经典美术片进行了数字修复。未来,越来越多关于国产动画的美好记忆将在大银幕前重燃。
同时,上海美影厂不再局限于动画制作的前中后期,从创作授权到营销、衍生品开发,打造全方位产业化发展道路。近年来,该厂先后注册申报旗下众多动画片的相关商标,已拥有包括服饰、食品和玩具等20类近400件商标;授权与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商业合作,在跨界内容营销、国漫主题咖啡店以及授权话剧、音乐会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017年~2018年,上海美影厂年销售规模从3500万元跃升至6700万元,增幅超过90%。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额已突破6000万元,年收入破亿元指日可待。
从上海美影厂诞生开始,中国动漫产业历经辉煌和坎坷,正在重新崛起。“我们坚持追求‘根的艺术’‘活的艺术’‘慢的艺术’,我们坚持在传承经典中再造经典,坚持中国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汇,坚持走保护性的创新创造之路,让动画有更好的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实现其文化价值。”仇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