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秀水记得 亚罕乡亲记得

——记牺牲在脱贫一线的税务干部吴兴堂
2019年10月21日 版次:03        作者:黄昭文 李德业 杨仪文 本报记者 周挺

“呕心沥血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舍身为民践行共产党人铮铮誓言。”2019年9月,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大山深处一位平凡普通的税务人——国家税务总局黎平县税务局的吴兴堂光荣上榜。他为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鞠躬尽瘁,最终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为有深情再出征

深居广袤大山的黎平县龙额镇亚罕村距县城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交通不便、贫瘠闭塞,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8户、贫困人口937人,是龙额镇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帮扶难度最艰巨的村寨之一。2019年初,黎平县委县政府面向全县挑选精干驻村帮扶力量。获悉消息,时任黎平县税务局党建办主任的吴兴堂主动请缨,要求驻村帮扶。吴兴堂自1982年入伍,参加过“两山轮战”的浴血奋战,转业至县武装部,后到税务系统工作。考虑到吴兴堂多年来工作辛劳且临近退休,局党委回绝了他的请求。

“局长,我才56岁不算老,帮扶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党员理应首当其冲。再说我从农村出来,之前也驻村帮扶过,还会说侗族话,我去最适合!”2019年4月,亚罕村新一轮驻村帮扶即将启动,吴兴堂再次请缨,终于如愿走上了脱贫攻坚新“战场”。

直把真心奉乡梓

亚罕村四组是深度贫困组,为迅速摸清情况,吴兴堂每天跋山涉水,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宣讲脱贫帮扶政策,手把手指导涉农税收优惠申报。不到一个月,他就摸清了组里46户村民的人口劳力、经济来源、子女就读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情况和疾苦诉求。“夫妻外出广西打零工、两小孩就读于亚罕小学”“去年享受勾藤扶持政策3.5亩”等信息一条不落地记在他的走访笔记上。

杨吉朋老人一家是吴兴堂心中惦念的第一大事。老人今年70岁,老伴卧病在床,儿子早年在采石场工作不幸被炸身亡,儿媳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孙子跟着老人一起生活,靠每个月300多元的国家低保金维持生计,经济十分困难。在吴兴堂的奔波下,杨吉朋家享受到国家最新低保政策,每个月又多得600多元的帮扶基金。老人多次念叨:“吴主任常到我家帮忙,给老婆子带药,给家里带吃的,像亲生儿子一般。”

亚罕村离镇上有20多公里路,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出一趟门不容易,每到一户人家,吴兴堂都会记下村民缺什么,每次去镇上开会或从县城办事回来,都大包小包地带米带面、买肉买盐。其实,这些都是自掏腰包的“免费”帮助,村里老人们常竖起大拇指用侗语说“宁赖呐宁赖呐”,意思为“你是好人啊你是好人啊”。

亚罕村坡陡屋密,老旧木房多,火灾隐患严重。吴兴堂了解情况后,一边要求村委会每天广播防火安全知识,一边努力争取了14万元经费,为亚罕村新增及维护了消防栓,并铺设了1500余米的消防管道和1800余米的人饮管道,攻克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火灾致贫”顽疾。

尽洒碧血铸忠诚

5月10日,吴兴堂走访群众后回到住处,不经意地对同事提起,自己昨天可能有点感冒了,睡觉总冒虚汗。第二天,吴兴堂病情加重,但他仍忍着全身疼痛参加完龙额镇非贫困户房屋安全评定培训会。回到亚罕村后,他顾不得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房屋安全评定工作中,直到感觉全身乏力,头昏眼花,才到村里卫生室简单输了液。5月12日傍晚,吴兴堂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了了,同事们把他送到了县医院治疗。领导和同事们去看望他,吴兴堂乐呵呵地说:“我当兵出身,身体强,输几天液就回去了,没得事,保证不影响工作。”孰料,由于急性肺炎加上急性肝衰竭,吴兴堂病情迅速恶化。5月21日,年仅56岁的驻村干部吴兴堂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5月23日这天,吴兴堂帮驻的龙额镇亚罕村几百名村民、龙额镇各单位驻村扶贫干部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壮志未酬身先陨,扶贫路上留英魂!”灵堂上的巨幅挽联寄托着侗乡人民对吴兴堂的哀思和怀念。亚罕村党支部书记龙克城用二胡拉着《送战友》。他伤心地说:“我在整理吴主任的遗物时才发现他带来了一把二胡,但他每天忙得连轴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这二胡一次也没拉过。”

2019年9月23日,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追认吴兴堂同志为脱贫攻坚优秀结对帮扶干部。正如“中国好人榜”所评价:“他们是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他们让社会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税务干部吴兴堂征战脱贫攻坚、无悔敬业的感人故事正传颂在黔山秀水间,激励着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