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算盘、油印机

从“税月长廊”的展柜前走过

2019年10月21日 版次:07        作者:林喜乐

从“税月长廊”的展柜前走过,就像检阅一个时代,一件件展品所营造的历史氛围,令参观者置身于岁月深处,重温献身税收的青春年华,感悟匆匆而过的似水流年。

在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富平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的展厅中,有一个名为“税月长廊”的板块,记录着陕西省税收事业发展的珍贵历史。这里展出多件富有历史色彩和文化底蕴的物品,其中的三样物品——照片、算盘、油印机,总会吸引参观者的目光,它们见证和陪伴着老一辈税务人走过难忘的岁月,讲述着他们默默奉献的平凡故事,给参观者带来无限思索和深深感动。

一张拍摄于30多年前的黑白照片,将人们的记忆带回到了那个年代。照片的主人公是一位税务干部,穿着当时全国统一配发的税服,推着一辆“二八”自行车。在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的税务干部几乎都和这张照片中的主人公一样,穿着一身灰里透蓝的制服,戴着镶嵌国徽的大檐帽,骑着“二八”自行车,自行车手把上挂着一个印有“中国税务”的蓝色人造革皮包,往来奔波于收税的道路上。

前来参观的湖北省孝感市退休税务干部刘思君对此记忆深刻。他看着照片,不无感慨地表示,自己当年就曾用过这种蓝色人造革皮包,收税时提着它特别有自豪感。“我也骑过同款自行车,那时我们骑车去收税、开会、学习、宣传时,觉得浑身是劲儿,充满了走遍天下的豪情!”他说。

另一张老照片记录了当时宣传税收政策的场景,税务干部排列着整齐的队列,走在前面的是自行车方队,车子上挂着红绸,人身上斜披绶带,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而用红色装扮队伍,为的是营造气氛,税收宣传就在这种喜庆、红火的氛围中展开了。税务干部悉心周到,高度负责,骑着自行车把能跑的地方都跑一遍,将国家的税收新政详细讲给纳税人。有时候他们散发税收政策宣传单,而这些宣传单都是自己动手刻版油印的。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税务干部骑着自行车,拿着收税专用包,穿梭于大街小巷,奔波在乡间小路,为纳税人宣传税收政策,为国家收回每分税款。山区的羊肠小路似乎没有尽头,像捆绑在大山上的绳索,一条又一条,一圈又一圈,自行车不能骑就扛着走。跨山越溪,渴了,寻声就能找到山泉;累了,路边树下就有石板;饿了,漫山遍野都能采到山果。一次收税,三五天不回家是常事,一定要完成任务后才会返程。他们虽风餐露宿,却不辞辛苦,乐在其中。

展柜里摆着的一把算盘,也陪伴着税务干部走过那段弥足珍贵的税月。三四十年前,算盘是每个税务干部必备的办公用品,当时不会打算盘,就等于现在不会操作计算机,是无法开展工作的。税务干部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常常噼里啪啦地打响算盘,汇总一天的票据,计算一天的税款。如果遇到停电,他们就点上蜡烛,一定要完成当天的工作才肯休息。算盘的响声像一首催眠曲,夜虫还在低鸣,算珠滑动的频率渐渐稀疏下来,终于,蜡烛的火苗疏忽而灭,税务所的夜晚这才真正来临。

展柜里的这把算盘,方框四周的漆皮已经剥落,算珠黑黝黝的光泽已经暗淡,仿佛在默默回忆曾经飞动的旋律,默想自己身上发生过的关于数字的故事。它一定汇总过千千万万的税款,清算过额度不一的票据。它陪伴着税务干部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见证着他们的一丝不苟、辛勤付出。

展柜里还有一台油印机,同样见证过老一辈税务人的平凡故事。宣传政策的刻版笔,在蜡纸上刻下的是无悔青春,每个字都渗透着周到、认真和温馨;油印机印出的宣传单,虽是对蜡版的重复,但也充满了对税收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对青春的歌颂与赞美。税务干部正是用它印出了一张张税收政策宣传单,让国家的税收政策走进了千千万万纳税人的心中。

从展柜前走过,就像检阅一个时代,其所营造的历史氛围,为参观者带来置身于岁月深处的感觉。在这里,你可以驻足回望、深情注视、轻声呼唤……呼唤那难忘税月中携手并肩、共同努力的同事们,一起重温献身税收的青春年华,感悟匆匆而过的似水流年。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