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送春风 百年安陶展新颜

2019年12月02日 版次:06        作者:通讯员 贾五一 本报记者 贺艳

百年技艺传承,一度濒临消失。如今,重庆市荣昌区努力做强“一片陶”,积极创建“中国陶瓷之都”。荣昌陶在国家财税政策大力扶持下,积极转型升级,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荣昌安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有“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等特点。过去,由于荣昌陶材质优良,不少产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等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国营制陶企业相继解体,荣昌陶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近年来,荣昌区提出了“一片陶”的战略规划,为荣昌陶产业发展指明了路径。从2010年初安陶工艺成功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到6个“一片陶”项目落地,再加上于2017年投产的广东唯美陶瓷,荣昌陶从文化、经济多方面接续发力。

“近几年来,国家对陶瓷产业扶持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除增值税税率降到13%外,企业还享受其他税费优惠,这让我们能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更新设备、创新技术。”重庆安北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亚岑说。据测算,公司2019年新增减税近20万元,为稳步经营凝聚了更多动力。

安北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恒表示,陶产品生产经营涉及许多税种,公司成立之初,对相关政策都不太了解,多亏了所里的税务干部宣传辅导。

“减税降费政策和税收宣传辅导,就像是给陶瓷产业插上了两个翅膀,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据荣昌区广顺街道办副主任郭荣光介绍,借着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政策东风,荣昌区相继引进了惠达卫浴、金意陶、简一陶瓷、日丰卫浴等一批高端陶瓷工业企业集中签约入驻,形成了规模化的陶产业集群。如今荣昌陶关联产业年产值已达300亿元左右规模,荣昌区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陶瓷卫浴产区。

“万里清风,且高举、轻舒云间翅。”随着减税降费逐渐深入,荣昌陶瓷企业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环保陶、艺术陶深受消费者青睐,曾经的“泥精货”正以全新的面貌向国际市场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