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提升税收治理水平

2020年01月15日 版次:06        作者:马富强

理顺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由数据收集向分析使用转变,拓展部门间数据合作范围和领域。

伴随金税三期系统、税务总局云平台、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的先后上线和推广应用,税务部门迈入大数据集成管理时代。作为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新成立的上海市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我越发清晰地感到,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数据价值,把握新时期的数据使命,积极发挥数据集成效应,推动税收治理升级。

加强大数据利用。聚焦国家战略和税收重点任务,参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规范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推动数据和业务相融合,用数据赋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

践行大数据理念。针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知而慢享、享而不全”难题,2019年,我们开发监控模型38个,双向进行分析监控,锁定优惠政策享受“不及时、不充分”名单19595户,新增落地税收优惠3.2亿元。

传递大数据思维。在由税务总局举办的“智税2019”大数据竞赛中,上海市税务局代表队取得了机赛全国第一名、实赛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对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加强数据集成共享。对数据进行统筹规划,理顺数据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数据标准规范,做实数据分析应用和技术支撑,全面提高数据获取的快速、准确和便捷程度。

强化数据和业务融合。推动税务部门由数据收集向分析使用转变,用大数据技术为税收分析、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为精准化治理、高效化服务提供强大的驱动效能。

推进税收协同共治。借助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建设,拓展部门间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对纳税人、缴费人精准画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局长,第三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