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2020年01月15日 版次:07        作者:王郁琛

如何处理相对固定的研究主题和与时俱进的分析需求之间的关系呢?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不同的思考,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剖析问题,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税收经济分析部门是征管体制改革中新成立的部门,2019年是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作为税收分析战线上的一员,在这里回顾一下一年来从事税收经济分析和研究工作的几点体会。

要拿出一份有价值、有分量、有意义的税收分析报告,首要的任务是选准题目,这就要求税收分析人员有一双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透视问题的眼睛,既能够“顶天”了解国家和区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也能够“立地”关切市场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动态,将分析课题聚焦于具有战略高度、政策深度、理论厚度和实践热度的方向和内容。

2019年我牵头完成的第一篇分析报告的主题是,从税收视角分析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现状与趋势。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公布于2018年11月,但实际上早在2018年9月,安徽省税务局税收分析部门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热点课题,开始收集、整理企业、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准备,较准确地抓住了研究时机。该报告在2019年全国税收分析“大比武”活动中,经专家评审,被确定为优秀成果进行现场交流。

分析题目确定下来后,就需要对题目涉及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每一篇税收分析报告,从本质上都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文,在结构上需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因此在构思时就要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紧紧围绕核心主题,串联起每一点的论证,环环相扣,形成有机整体,而不是条块分割的松散论述。在这里推荐“金字塔”写法,即首先清晰明了地阐明报告的主要观点,然后按照报告的逻辑主线排列分论点,主分论点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印证,每个分论点采用的论据应能够支撑、加强、促进自身的论证,形成一篇布局合理、观点鲜明、纲举目张的报告。

税收分析报告的最终目的是向报告的阅读者说明情况、阐述问题、提出建议,一篇报告要能够说服读者、打动读者,就需要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要善于将数据和文字统一于报告的中心思想之中,有效地向读者传导报告的观点。税收分析报告的基础是税收经济数据,其特征是用数据说话,不过如果仅是单纯的数据分析,就难免显得枯燥,所以建议在报告的写作过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就是数据分析,“议”就是观点阐述,每一部分既有统计数据的支撑,又有影响效应的剖析,整篇报告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税收分析工作从某种角度来说,具有科学研究的共同属性,需要专注于一定的领域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税收分析工作又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不间断地推出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阶段性成果。那么如何处理相对固定的研究主题和与时俱进的分析需求之间的关系呢?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不同的思考,从不同层面、不同侧面剖析问题,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

在2019年的分析工作中,我牵头的分析团队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研究主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有从安徽省角度进行的如何高质量融入长三角的分析;有从长三角区域合作角度进行的税收分享机制研究;有从宏观政策层面进行的长三角税制优化研究;有从沪苏浙皖地区增值税专用发票角度进行的长三角融合趋势分析等。上述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共享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初步形成“同一主题、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为形成系列的拳头产品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干部、第五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