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学子而言,读书并非奢望,奢望的是读好书,从读书中有所感悟,有所产出。思想的吉光片羽,学术的探索争鸣,都于读书会中交汇,也为刚刚迈入财税法学的“萌新”推开一扇扇思想之门。
“让财税法学生在适度压力下沉浸学习并有所产出,在交互讨论中辨明疑点并解决难题,是我们开办读书会的初衷。”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熊伟说。
对于高校学子而言,读书本身并非奢望,奢望的是读好书、多读书,从读书中有所感悟,有所产出。站在新年回首瞻望,2011年成立的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读书会用其特有的方式培育了财税法学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以读促学
2019年以来,读书会读什么、学什么,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开始了新的探索。在熊伟的建议下,财税法学研究生们精读了维克托·瑟仁伊的《比较税法》和《税法的起草与设计》。谈到选择这两本书的原因,熊伟说:“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当更加注重基础理论夯实,有一个系统的知识谱系,只有这样,今后走上职业岗位,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才不会慌乱。”
以读书会的形式帮助新生掌握财税法学基础,是开展读书会的首要目的,读书会同时是学子们交流知识的平台。思想的吉光片羽,学术的探索争鸣,都于此交汇。不同的角度和相异的观点给读书会带来生气,也为刚刚迈入财税法学的“萌新”,推开一扇扇思想之门,在摸索中得以进步。
同时,读书会鼓励学生在读书基础上写作,并进行论文汇报交流。报告人选取感兴趣的主题,于一定时间内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论文的核心观点,由评议人对论文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听众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再就某个主题形成一个小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能够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了解到他人积累的学术成果,甚至是自己之前完全没有关注过的领域,不失为一种高效充电模式。2019年中,就有4篇读书会成果发表或被采用。
越辩越明
求索路上,同学之间既是益友也是良师。2019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龙秋羽对此深有感触:“我准备第一次读书会报告时,通读自己的初稿,发现着实无条理可析,也无文采可言,只能硬着头皮交给师兄过目。师兄的回复不是直接告诉我怎么做,而是提出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回顾自己的文稿,我发现自己逻辑难以自恰,不得不推倒重来。初次撰写读书会报告,让我体会到了知识越辩越明的乐趣。”
阅读活动不囿于书本,大家春日踏青,夏夜畅谈,秋游东湖,每每回首,总是感念良多。
直面问题
在读书会中,教授熊伟一般并不直接表述自己的主张,他只提醒学生注意对问题个性化分析的可能性。新入门的财税法学子,常常受限于个人思维的狭隘性,分析问题总是借鉴既有文章的思路,难辟新径。因此熊伟在读书会的点评中,会引导学生们抛开先入为主的看法,从问题本质出发,具有开拓性。
某次读书会的总结发言环节,熊伟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以后我们的读书会评议全是对报告人的赞美,那么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一起讨论的意义在哪?读书会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众人的把脉诊疗,帮助低年级同学认识一些问题,这样他们才有改进的空间。要把更多时间用来提出建议,帮低年级同学尽快进入学术研究的快车道。”导师的言传身教,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思维,树立了崇尚批判的学术氛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