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税”字糍粑

2020年01月21日 版次:03        作者:顾明 郭雯雯 本报记者 周宁

“木槌打啊打,来年运势发;糍粑粘啊粘,生活赛蜜甜。”每到农历“小年”前后,井冈山的村民家家户户便会制作过年必备的年货——糍粑。由于糍粑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村民们往往是几户人家一起合作。过年打制糍粑的传统在井冈山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神山村是国家税务总局井冈山税务局大陇税务所的结对挂点村,平常每到重要节日,税务干部就会和村民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联系感情的同时宣传税收政策。临近年关,税务所与村委会商量,准备为村民们免费制作一些“税收”为主题的糍粑,一来可以帮乡亲们备些年货让他们少费些气力,二来可以借此开展宣传,让香甜的税字糍粑伴各家各户过新年。

说干就干,制作模具是关键。制作糍粑先要将糯米等粮食蒸熟,再放入石槽中反复捶打成“米团”,捶打的次数越多、力度越大,做出来的糍粑口感就越劲道,这也是打糍粑的由来。捶打好的“米团”再分成小块,最后装入刻有花纹的模具之中定型“脱粑”才算大功告成。税务干部自己设计,村委会找技艺最精湛的师傅制作了一对带有“税”字的模具,这样“脱粑”出来的糍粑上就都有“税”字样的造型。

村民们都希望村里选自家作为制作地点,最终,这个“彩头”被村民左春仁家“抢”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这天一大早,左春仁就和邻居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和小米上锅蒸熟,税务干部们来了之后,大家就开始忙活了起来。两个年轻的男税务干部和左春仁的丈夫负责捶“米团”,虽是轮流上阵,但不久几人都是大汗淋漓;刘惠等几名女税务干部则和左春仁等农妇一起负责分块和定型“脱粑”。大家一边忙碌一边拉起了家常。

“习近平总书记都在我们井冈山打过糍粑嘞。”左春仁自豪地说。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慰问考察期间,曾和神山村村民们一起打制糍粑,勉励村民脱贫致富。2017年2月,井冈山脱贫摘帽。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左春仁对打糍粑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糍粑只是年货中的一种吃食,现在却是我们增收的‘金疙瘩’。”左春仁介绍说,近年到井冈山旅游的各地游客越来越多,糍粑作为当地的特色小吃畅销起来,他们制作的糍粑销给农家乐1斤能卖到50元,2019年左春仁家靠打糍粑就收入了10万余元。“这里面有你们税收的功劳。”左春仁说。

据左春仁的邻居彭张芬介绍,她在井冈山茨坪镇开了一家农家乐,用糍粑制作的菜品是店里的特色。2019年,她的农家乐享受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近3万元,她用这些钱扩大了农家乐的经营面积,还添置了桌椅。经营规模扩大了,她向村民采购的糍粑就更多了。“有一句俗语叫‘打通源头,吃水不愁’,减税降费让我们经营得更好了,让左春仁她们能做更多糍粑了。”彭张芬说,“这次听说要做‘税’字糍粑,我立马就来帮忙了。”

临近中午时,“税”字糍粑全部出炉。税务干部将做好的糍粑装好,分批送到神山村的村民手中,香甜的“税”字糍粑将陪伴乡亲们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庚子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