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推进环保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2020年04月08日 版次:02        作者:苏晓康 陈琳 魏晶琦

自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积极推进省级环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开发部署环境保护税复核系统,实现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在线识别、自主申报缴税、信息自动比对、复核闭环流转、自助更正补税”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职能作用,助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

增加功能,减轻负担

“我家污染物排放口有29个,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季度申报环保税时要填报158条数据,非常烦琐。自从申报批量导出导入功能上线后,原来需要1小时的申报工作,现在只需修改一下EXCLE表格里的个别数据直接导入,2分钟就可搞定。真是感谢税务部门的贴心设计。”谈到环保税的申报体验,永嘉县百盛阀门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吴小燕深有感触地说。

企业的点赞源自浙江省税务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去年,浙江税务通过进一步丰富电子税务局环境保护税申报功能,完善操作流程,增加了排污许可证信息预填入和申报批量导出导入功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路。据不完全统计,自系统上线以来全省共自动填入排污许可证基础信息22.02万条,纳税人环境保护税申报操作时长由原来的多至1小时缩减为几分钟,大大减轻了申报工作量。

筑牢“防火墙”,提高征管质效

不同于传统税种的管理,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品目复杂等特点,这对基层税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年我们在进行风险信息比对时,全靠手工比对,工作量大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只需打开风险管理系统,就能及时掌握疑点数据,告知纳税人及时整改,大大减轻了基层负担和纳税人申报错误风险。”瑞安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说。

为有效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征管质效,浙江省税务局积极开发部署两道环境保护税征管“防火墙”。第一道“防火墙”是环境保护税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上线应用后,实现了纳税申报数据与外部门涉税信息共享数据的自动比对,有效解决传统手工比对模式下工作量大、人为因素多的弊端,直接通过系统比对产生风险疑点。2019年,全省累计推送风险点2214条,核实确认纳税人申报错误、漏报少缴等风险点1230条,查补税款及滞纳金178.90万元。

第二道“防火墙”是环境保护税复核系统。基层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报的环境保护税异常数据经核实无法消除疑点,可提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复核。有了该系统,两部门间通过复核标准、文书格式、操作流程“三统一”,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税复核“在线流转、闭环管理”,复核流转周期也由原来超过15个工作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

“我单位新到岗的财务人员对环保税税收政策和申报操作不熟悉,错误输入了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导致环保税应纳税额异常,税务人员通过系统自动比对及时发现并通知我们更正,避免了我们的信用等级出现污点。”浙江盛丰塑胶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薛女士谈及税务风控系统时有感而发。

强化共享,发挥数据效用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税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让两部门的信息数据可实时交换,既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管理。”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说。

浙江省税务局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共同搭建的省级环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排污许可证、在线监测、环境违法处罚、纳税人涉税信息等信息数据实时交互,让数据优先跑路。税务人员可根据环保部门提供信息进行征管数据比对,生态环境部门人员可根据涉税信息加强对企业环保监管。同时,当税务人员发送环保复核信息时,生态环境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收到短信提醒,并及时完成复核信息核实反馈工作。2019年,该平台累计交换排污许可证基础信息22.05万条、在线监测信息122.10万条、环境违法处罚信息1.99万条。

“环境保护税专业技术性强、纳税申报复杂,但随着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实行,一切都变得通畅多了。”国家税务总局温州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负责人说,“现在,纳税人可在线办理申报缴款、减免税等业务,纳税人识别、信息比对、环保复核等全由系统完成并且自动留痕存档,可谓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