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宣传到底怎么搞

义乌把地方新闻“食材”送到全国观众“餐桌”上

2020年09月14日 版次:03        作者:杨旭东

近日,央视《朝闻天下》以近4分钟的时长,报道了浙江义乌一家外贸企业在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实现逆势增长的故事。据统计,这是今年国家税务总局义乌市税务局有关工作在央视刊播的第三个单条、第十五条报道。

“我已经干了近30年的宣传工作,义乌税务今年在税收宣传上的成绩,是我从未想到过的。”即将退休的老税宣干部马义生这样感慨。

老马的“没想到”,起初源自税宣干部对一条小新闻线索的“深度挖掘”。最开始得知消息的郑雁治说:“这家企业的故事原本是业务部门报送的一条‘容缺办理’的普通线索。”

“我们通过现场采访,抓住负责人任明爱浓厚的北方口音,了解她当时因‘困’在吉林老家享受了‘容缺办理’服务;抓住车间场地不像新办企业的细节,了解到该厂去年底才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转为一般贸易出口,不仅享受到出口退税率提高的新政,业绩还取得逆势增长。”参与采访的税务干部说,通过发现细节、不断追问,让原本普通的新闻线索逐渐饱满。镜头中任明爱真实的表达和感情,也成为税收政策效应最真实的写照。

从一个不起眼的新闻线索,到高层点赞,整个过程就像偏远山村的一粒种子,最终成为大城市高级餐厅的一道精致美食,不仅需要“庄稼人”的悉心培育,需要“销售渠道”的畅通,也需要“高级厨师”的精心加工。

据了解,稿件采制过程中,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办公室负责同志带领浙江经视记者,反复核实论证,及时把握导向。义乌电视台在第一次采访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摄制,几天后稿件登上《浙江新闻联播》。当晚,浙江省税务局办公室负责同志积极争取,并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推荐,央视记者第一时间关注到这一新闻。最终,经过地方电视台和省市县三级税务部门的不断打磨,稿件最终在央视刊播,得到了税务总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义乌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社会反响积极。

作为税务系统的“神经末梢”,基层税务部门是直接面向纳税人,进行税收宣传的根基。基层的税收宣传基础扎实,全省、全国的税收舆论环境才能积极向好。

义乌市税务局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成林说:“税收舆论环境一直是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义乌市税务局一方面加强税收宣传队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采访纳税人和推敲事实花的‘时间’,换取刊发渠道和良好税收舆论的‘空间’,用扎扎实实的稿件‘质量’,换来实实在在的点赞‘数量’。另一方面,建立税务与地方党委宣传部的常态化合作机制,重视媒体渠道维护,积极把税务部门的‘信号源’通过媒体的‘发射塔’放大、传播,让具有地方特色的‘税务讯号’传播得更广、更远。”

“总局、省局的指导始终起到‘定盘星’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金华市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潘欣说,“无论是定期下发的重点宣传主题、刊发在‘媒体视点’中的重点报道,还是不定期发布的工作提示、给予稿件采制的悉心指导和把控,都给基层找准方向、规避风险吃下‘定心丸’。”潘欣表示,金华市税务局会持续关注上级宣传工作动态、学习领会指示精神,贯彻到一线报道中,不断去芜存菁、推陈出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央级媒体对税务的关注度和报道规模空前提升,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媒体视点”栏目刊载、播发的税收新闻报道已有近600篇。长期跑口税务的记者表示,全国数万税务机构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也给记者采编带来一定压力。“我们将更加重视传播规律学习,注重本地化宣传,适时、适度推出重点报道,力争税收宣传工作‘质’‘量’齐升,推动全国税收舆论环境积极向好。”义乌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