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2020年09月14日 版次:05        作者:庄序莹 陈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服务贸易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源泉。近10年我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很快,服务贸易扩大到旅游、金融、教育、通信、保险、运输、经营管理咨询等领域,呈现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优化、亮点突出等特征。国内服务贸易市场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逐渐接轨,服务贸易依托实体经济的产业升级表现出日益增强的竞争力。我国政府未雨绸缪,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税制改革,税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我国税收营商环境优化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就出台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的税收征管政策。近些年,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如实施营改增、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简化增值税发票认证、发展“互联网+税收”和大数据等等。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纳税次数、办税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全球平均水平,税收营商环境的总体排名持续上升。税收作为国家主要宏观政策工具之一,在推动产业升级和服务贸易发展,使中国融入全球产业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大多是无形的、不可储存的,有些服务是附着在普通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完成的,有些如金融服务是瞬间完成的。一些传统的服务活动如运输服务、教学活动、医疗诊断服务等借助高科技实现了交易双方服务的时空分离。为更好地适应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双循环经济,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充分挖掘现代科技在税收管理方面的作用。充分认识知识经济和服务贸易的特点,加强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方面的运用。如提升了数据安全性和准确性的区块链技术,数据质量的强化对于信息管税和数据管税至为关键。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子审计或自动评估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税收管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还能尽可能避免人工审计或评估中产生的疏忽或舞弊行为。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对进一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依靠中介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贸易的大数据税收管理。纳税时间的长短,不仅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例如一国税制的繁简程度、税务局的办事效率等,纳税人自身的办税能力也会影响办税时间。提高服务贸易的纳税服务社会化水平,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特作用,使之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定制化的服务。随着政府与市场的合作推动,纳税服务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带动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税务机关合并后的一些相关征管流程应重新设计,问需于纳税人,问计于纳税人,使服务业企业真正从办税流程中获得便捷。

三是进一步完善税制结构,推进减税降费。长远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这使得建立以直接税为主体、间接税为辅的税制结构成为题中之义。

当然,与货物贸易的开放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还需要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展开,加大资本、技术和人力的投入。税收政策如何更好发挥其政策效应仍需加强研究。

(作者:庄序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锐,安永税务咨询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