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灵动瞬间

2020年11月30日 版次:07        作者:蔡征 韩世峰

国家税务总局天峻县税务局退休干部李善元喜爱摄影。从2010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拍摄野生生物,相关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奖项。不久前,有国际野生动物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野生生物摄影师年赛举行颁奖典礼,李善元的作品《当妈妈说跑步前进》荣获大赛哺乳类动物行为组冠军。

野生生物摄影是一门创造性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把野生生物拍摄好,不仅需要掌握摄影技巧、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拍摄中,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鲜活生动的作品。

青海省税务部门退休干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首席生态签约摄影师李善元就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他的野生生物摄影作品屡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谈及创作感悟,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着急,有耐心,要融入感情,先以拍到为原则,再辅以艺术创作,才能将自然中的精灵传神地呈现出来。”

吃苦耐劳:抓住“决定性瞬间”

拍摄野生生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野生生物是活的,有各自独特的习性,特别是珍稀野生动物,往往“神出鬼没”,踪迹难寻。因此,拍摄者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常常要早出晚归、踏雪寻踪、风餐露宿……惟其如此,才能熟悉野生生物,逐渐跟野生生物、自然环境建立起动态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把握好野生生物的特点,抓住“决定性瞬间”按下快门。

李善元的作品《当妈妈说跑步前进》,拍摄的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帕拉斯猫科动物——兔狲。他追踪、观察、拍摄这种动物长达6年时间,对兔狲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2019年8月拍摄这幅作品时,他连续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海拔3800米的地方蹲守观察了50个小时,这才抓住了兔狲妈妈发现危险、向小兔狲发出警报、小兔狲跑回洞穴的瞬间。作品的主题突出、光线明亮,几只小兔狲神情各异、活灵活现,突出了自然气息,洋溢着浓浓母爱,带给人极大震撼。

长期的艰苦付出,让李善元对多种野生生物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能够发现它们不为人知的美,掌握独特的拍摄规律。他举例说,每年的五六月份,赤麻鸭喜欢在草地上觅食,发现有人时,大的赤麻鸭会主动朝人走来,不怕人们对它拍摄;但当人向小赤麻鸭走近时,会发现它们突然都不见了——原来,小赤麻鸭会拱起草地上的牛粪,钻入底下躲藏起来,非常可爱。了解这种习惯,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更好地拍摄小赤麻鸭的“萌态”。

再比如,老鹰、赤狐、藏狐妈妈喂幼仔时十分有趣,妈妈喂哪个孩子哪个就进食,其他的幼仔从来不争不抢,静静地等着妈妈来喂。雪豹通常只会在山阴里停留,光线照射过来就会走开,它们有两个窝,一个用于玩耍,一个用于排便,遇到走动的雪豹再去拍摄,既不会影响它们的生活,拍摄的效果也会更好。

融入感情:讲出感人至深的故事

拍摄野生生物不仅要吃苦耐劳、善于观察、掌握规律,更要投入感情、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这样才能拍出有温度、有深度、有热度的作品,讲出野生生物世界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如李善元所说:“走进野生生物的世界,融入精灵们的生活,跟它们产生情感互动,惺惺相惜,相伴相依,珍贵的瞬间才会可遇可求。”

今年7月的一天,李善元拍摄到一只艾虎(又名艾鼬)捕捉鼠兔的生动画面。这幅作品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原来,这只艾虎正在搬家,它反复四次将捕获的鼠兔放在新巢穴里,随即返回到旧巢穴中。不一会儿,只见艾虎妈妈领着5只小艾虎从旧巢穴中出来了,由于路途较远,艾虎妈妈先将小艾虎放在途中一个临时巢穴中,然后机警、小心地将小艾虎一只一只地叼往新巢穴。当艾虎妈妈将最后一只小艾虎叼往新巢穴时,山坡上突然冲出来一只野狗,猛然抢夺它叼在嘴里的小艾虎。艾虎妈妈激烈搏斗,小艾虎奋力反抗,但最终小艾虎还是被野狗抢走了。艾虎妈妈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会儿站起来向远处张望,一会儿低头闻闻草地,充满悲怆之情。李善元深受感染,没有再惊扰野生生物,他在心底为这些生灵祝愿。

拍摄岩羊产仔、老鹰捉老鼠,记录藏羚羊、藏野驴迁徙……每一次举起镜头,李善元总是带着爱心、耐心,将浓浓的情感投入到拍摄中,讲述一个个野生生物世界中的感人故事。

升华主题:实现纪实与艺术的融合

从创作特点看,李善元的野生生物作品融纪实、文献、艺术于一体,彰显了影像的珍贵价值,其中的精彩瞬间总能令人眼前一亮,而他独特的观察视角也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反映珍稀野生动物的作品,令人肃然起敬。

好的摄影作品,既需要在拍摄过程中抓住精彩瞬间,也需要在后期继续进行创作,包括对图像进行调色、剪裁,也包括为作品命名,进一步升华主题。许多摄影者往往注重前期的拍摄过程,忽略了后期的继续创作过程,导致整个创作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李善元既能结合拍摄过程构思主题、突出画面意蕴,又能联系实际拍摄场景,对作品进行艺术概括,通过作品的名称进一步构建多维想象空间,从而实现了作品纪实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升华了作品主题内涵。例如《足迹》《当妈妈说跑步前进》《惬意》等作品,画面与名称相得益彰,充满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著名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论艺术时说:“即使最完整的复制,也总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独一无二地现身于它所在之地——这就是独一的存在,且唯有这独一的存在,决定了它的整个历史。”李善元的作品,努力地向人们讲述着广袤的祁连山里一个个“此时此地”的真实故事,而这一个个动人的画面和故事,奏响了一部野生生物影像史的乐章,令人陶醉、令人敬佩。

(蔡征:青海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韩世峰: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