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有一条二里半长的青石板路。它从古韵悠悠的江南民居之间蜿蜒而出,与一旁静静流淌的南塘河一起,烙印在宁波人的心中。它,就是南塘老街。
近年来,南塘老街深度挖掘城市精神与民俗文化,发展成为宁波市中心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今年还入选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试点。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我们的家》栏目组专赴南塘老街开展直播活动,展示后疫情时期复苏的老街图景。
岁月变迁沉淀人文记忆
“百年石板路,千载南塘河。漫游南门三市,争仰甬水遗辉。船舶争集,人民杂沓,夹道商铺,鳞次栉比……”《宁波市志》中的记载,描绘的正是古宁波城南门外著名的城市地标——“南门三市”。它坐拥南塘河,明清时是盛极一时的商贸文化聚集地。
随着时代更迭,“南门三市”逐渐式微,变成居民区,历史建筑多湮没在今人搭建的矮砖房中。直到2005年,《宁波市城市紫线规划》这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计划出台,作为八大历史街区之一,“南门三市”迎来了新生。
今天的南塘老街,兼具文化内涵与商业活力,共有商户100余家,高峰期单日客流达10万人次。今年仲夏,“甬城青春集市”在南塘老街热闹开市,成为“夜经济”发展新方式。从夕阳西下到华灯闪耀,小小的夜市涌来一波又一波人潮,旧时光的烟火气与新潮流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为老街平添了魅力。
今年第三季度,南塘老街营业额达4155万元,客流量超过103万人次,相比第二季度分别上升38.5%和27.2%。
老街新生焕活本土品牌
南塘河畔的旧时巷陌如今成为重要的发展元素,文旅融合的大趋势恰与老街的新生需求紧密契合,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一大批“老底子”品牌重回公众视野,许多宁波人在这里找回了青春回忆。
手捧着“缸鸭狗”宁波汤圆,包里揣着刚从“升阳泰”买来的豆酥糖,收获了不少宁波老字号美食的宁波小囡正兴冲冲地往下一个“打卡地”走,“枫林晚开到南塘老街来了,我要去看看!”
在南塘老街,“甬上枫林晚”是一个重要坐标。这家土生土长于宁波的实体书店成立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如今也在经受着电商时代的大考。书店前期投入大、固定成本高,每月需要十几万元开销,但单纯依靠图书吸引客人又非常有限。
书店老板郑先生说,南塘老街的重现,给“枫林晚”提供了全新的人文平台。他们趁势前行,将原有传统书店调整定位为城市文化主题书店,打造出一个集书籍、文创和讲座于一体的立体文化空间。
创新之余,“枫林晚”未忘实体书店初心,图书销售仍是主营业务。郑先生说,现行税收政策对图书零售业有长期的扶持,“枫林晚”的图书零售类产品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今年虽遭遇疫情,但目前书店免税销售额已达200万元,图书类产品销售额追平2019全年业绩。
文化沃土涵养多元业态
在这块底蕴深厚的土壤上,多元化的商业形式也在根植与绽放。
南塘老街以牌楼为界,分为一期与二期。一期街区短短数百米长的小巷两旁,鳞次栉比开满了餐饮类商铺。主打文旅文创的二期街区,则聚集了一大批异彩纷呈的文化类商户,与老街文化氛围水乳交融,释放出无限活力。
古色古香的老宁波文化食俗馆介绍了食俗文化在宁波的起源、兴盛和发展史,勾起温暖回忆与淡淡乡愁。“网红”连锁概念书店“猫的天空之城”选择南塘老街落户它的第一家宁波分店,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纷至沓来。
也曾历经困难。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平日热闹的老街只余空巷,不少商家面临困境。宁波“正房客栈”临河靠街、闹中取静,是南塘老街上独具特色的城市客栈,年营业额近300万元。今年,客栈一度历经春寒料峭,终于在第三季度迎来“逆袭”,营业额环比增长542%,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3.8%。
喜人业绩的背后,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客栈负责人说,疫情防控期间,对纳税人提供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正房客栈由此减免税款10余万元,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如今客栈中景致愈加优雅、茶香悠然暖心,吸引了更多客人来此。
保护街巷肌理,更要保护和传承街区所承载的文化。作为宋代著名学者袁燮及其后人世居地,南塘老街就像跳动不息的脉搏,让文化在这座书香城市延续生机、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