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个上班日那一天,当朝阳暖暖洒在徽州税文化博物馆那座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上,当博物馆缓缓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时,我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我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回首2020年,对于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来说,同样是不平凡的一年。
沉寂中坚守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秩序被打乱。按照文物管理部门统一要求,我们博物馆实施闭馆管理,在一片沉寂中熬过了漫长的7个月。
在这些日子里,馆内的寂静,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停滞。我们在线组织税务文史爱好者进行网上集中办公,深入挖掘整理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站起来”说话,多篇研究阐释馆藏文物的文章在媒体发表,如《“纸皂代差”:“纸皂”其实难“代差”》《一张地契中的“诚信纳税”家训》等。我们还策划、制作了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推介小视频,在安徽税务、黄山税务等公众号上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源远流长的税收文化。
直到2020年9月,根据关于公共服务场馆有序开放的通知精神,我们博物馆积极采取防疫措施,终于恢复了对外开放。
坚守中奋进
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恢复开放后的4个月里,我们共安排22批次参观活动,有黟县税务局团支部、歙县少年税校组织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税收普法宣传活动,也有黄山市政法委、移动公司党支部等开展的“党员活动日”和“支部共建”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做好观众的引导工作。
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如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黄册研究专家来我馆围绕“明万历祁门县黄册底籍”,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学术探讨;安徽大学徽学中心有关专家来我馆围绕“奉县主吴青天示碑”的发掘地、背景以及碑文内容进行交流。
坚守和努力,赢来新的荣誉。我馆继2012年9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后,2020年7月,又被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为“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11月,通过了“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评审验收。
奋进中创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我对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对文博事业依然充满期盼。
2021年,我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以“传承税收文脉,创新税收宣传”为己任,继续发挥好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黄山市,拥有黄山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等众多徽州古村落。今年,我们将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设立分馆,让馆藏文物落户景区,讲好税收故事,并且让这些故事通过游客传播四方。二是馆藏优势。我馆藏品有图册、契约、税票、官府文书和器具碑刻等五大类17000余件,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挖掘,最大限度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三是品牌优势。我馆是全国税务系统创办时间较早、文物藏量多、史料品种相对较全的税收专题博物馆。建馆16年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参观学习和交流人员近10万人次。我们将更充分地发挥在税收普法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把博物馆打造成功能强大、特色鲜明、影响力更大的税收文脉传承基地和税收普法宣传品牌。
(作者系徽州税文化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