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新春走基层,走哪里?作为一名年轻记者,第一次参加“新春走基层”交流活动,我想了很久,将目标锁定在税收征管一线——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宏泰东街绿地中心5号楼。这栋四层高的楼里既有办税服务厅,也有税务所。我的采访时间则锁定在春节前的最后几个工作日,采访对象从楼外的企业到楼内的办税服务厅。
怎么走才能在“走”中抓取到新气象?如何将“走”中所见所闻更好地传递给受众?作为一名文字记者,我决定尝试融媒体,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税收一线故事,将图片、视频和文字报道相结合。
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办税服务厅的采访是最具挑战性的:一是出镜、采访、拍摄和剪辑任务集于一身,二是一个通宵必须完成视频剪辑,这样才能赶在第二天也就是除夕送报社新媒体审核发布。我选择用手机拍摄,以vlog的形式呈现,这样我可以同时兼顾出镜、采访和拍摄,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剪辑完成适合碎片化传播的vlog。
让我感到最不确定的是:办税服务厅当天可能人并不多,而好的故事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我用了最笨的方法,腊月二十九,整整一天时间,我都“蹲守”在办税服务厅,举着手机四处寻找采访对象:第一次走进“很漂亮”“高效率”办税服务厅的外籍教师,喜欢来办税服务厅“边学边办”的老年人,原本可以电话沟通却专程前来面对面商议涉税事项、只为向一直在“云端”服务的税务人员道一声“新春快乐”的企业办税人员……
带着“蹲守”的成果回到家里已是晚上7时多,整理素材,剪辑,后期制作,不知不觉已经天亮。经过与报社分管领导和同事沟通修改,我的第一个vlog《为你守候》在除夕下午顺利通过新媒体审核发布。这次采访的图文报道《楼里楼外听“税声”》今天见报。至此,我的这次采访告一段落。然而,那些在一线、在现场的所见所闻仍然鲜活地留存在我脑海中,“税声”仍然在耳边回响,也鼓励着我在新的一年里,去挖掘和记录更多的税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