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更新税务执法理念和方式

2021年05月12日 版次:06        作者:陈泓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税务执法的理念和方式也随之升级更新。《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税务部门包括税务执法在内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次建立创新思维的“冲浪”,是执法理念的深刻变革。税务部门是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不仅代表政府形象,更关系纳税人缴费人的合法权益。《意见》提出“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突出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在税务执法实践中,一方面,应坚持为民收税,树立柔性执法理念。税务执法不仅是一种行政行为,更是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缴费人的一种互动,当执法者少一些“高冷范儿”,多一些执法温度,多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柔性执法上下功夫时,纳税人缴费人就能够在税务执法过程中感受更多温暖,有助于提升税法遵从度,推动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另一方面,应坚持依法治税,打击重大违法行为绝不手软。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安全,是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假企业”虚开发票、“假出口”骗取退税及“假申报”骗取税费优惠等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加以严厉打击。税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同时紧盯重点领域。

一次突破路径依赖的“试水”,是执法方式的有效创新。用好税收大数据创新税务执法方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数据从哪儿来。近年来,税务部门以增值税发票数据等税收大数据为原点,不断拓展与发改、工信、电力、统计等部门的数据交流和共享,形成从不同维度进行数据分析的机制。二是数据怎么用。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开展“一户式”“一人式”风险分析,加强风险任务的统筹和扎口管理,避免重复推送、重复应对,在精准发力的同时,减轻基层负担;精准识别税收风险,优化风险指标,完善风险模型,着力提高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不同等级的风险事项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真正做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实现事前提醒服务、事中提示更正和业务阻断、事后快速应对的全流程智能精准管理,让税务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

一次重塑执法模式的“转型”,是执法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是因事设岗,优化职责划分。基层税务部门是税务系统的“神经末梢”和连接征纳双方的重要桥梁,应加强日常服务、涉税涉费事项办理等基础性职责;省以上税务部门应发挥“中枢神经”作用,负责更加全局性、复杂性的执法、服务和监管职责。二是育才为先,优化人才支撑。应按照《意见》要求,坚持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税务执法队伍,加大税务领军人才和各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力度,为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三是精益求精,完善绩效管理。为进一步推动税务执法水平的全面提升,建议在绩效管理与“数字人事”系统自动连入不同业务流程、岗责体系的信息系统,并与内控监督平台等系统互联互通,不断优化绩效指标,推动税务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