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旅游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4%,两年平均增长5.3%,旅游服务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全国居民商品消费持续活跃。
日前,税务总局有关“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情况的增值税发票数据一经发布,很快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央视等媒体刊播,其受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五一”小长假结束后的这段时间,各种数据报告可谓“扑面而来”。除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官方数据外,携程、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企业平台数据报告也纷纷出炉。细心的读者还发现,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成为众多反映“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情况新的权威数据,也是各类相关数据形成的数据矩阵中的“尖兵”,并且呈现出一些比较显著的特点。
——发布税收数据已经成为常态。近两年来,税务总局根据税收大数据发布有关经济运行情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和节假日旅游消费情况等,已经渐成常态。今年以来,税务总局根据增值税发票数据,除了发布“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情况外,还于2月发布了年货销售情况,于3月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扶贫龙头企业经营情况,于4月初发布了清明假期消费情况,于4月下旬发布了第一季度经济形势运行情况。特别是通过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全国制造业销售收入和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等十组数据,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研究税收数据已经成为习惯。税收数据与其他数据相互印证、补充,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比如,关于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情况,交通部重点关注的是出行人次,携程、去哪儿等网站,重点关注的是机票预订和酒店预订情况,网联、银联等平台,关注的是网络支付和刷卡支付情况。税务总局则根据增值税发票数据,对名胜风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相关服务销售收入情况,室外游乐园及市郊休闲观光消费情况,住宿服务业销售收入情况,文化艺术业销售收入情况,休闲及文化等娱乐业销售收入情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记者注意到,媒体在报道“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情况时,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分析经济形势变化时,都已经习惯于将税收数据与其他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运用数据进行决策已成共识的大背景下,税收数据作为一种可靠的不可替代的数据,必然会在数据矩阵中日益凸显出来。
——应用税收数据已经形成共识。从理论上看,税收数据涵盖近7000万户企业纳税人和数亿自然人纳税人信息,覆盖各类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基本过程,拥有描绘经济运行特征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天然优势。通过增值税数据,能够清晰勾勒经济运行的情况,折射市场主体活力、记录经济运行轨迹。利用好税收大数据,有利于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实践看,近年来,税务总局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及时深入地开展多层次税收经济分析,服务微观市场主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让税收数据说话”,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特别是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税收与交通、通信、消费、金融等众多领域的数据有机整合,成为大数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正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所言,税收大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容量大、类型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经济运行更加有“数”,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新兴科技公司,中科迅联智慧供应链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培育和开发,该公司总经理张睿对税收数据的价值非常看重。在他看来,税收数据是企业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可信凭证,既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也可用于供应链透视、行业洞察、产业链分析、地区经济分析等,能准确反映产业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都需要的宝贵资产。“税务部门发布的数据受社会关注,是税务部门用税收数据打造话语体系的成功实践。”张睿说。
大数据蕴含着大机遇、驱动着大未来。开发并利用好税收数据这座“金山银库”,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可以预见,随着税收数据逐步从增值税数据扩展到全税种数据,税收数据的质量将越来越高,未来,税收数据这个数据矩阵中的“尖兵”,必然会冲在前列,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