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方:翻身农奴与税结缘

2021年05月26日 版次:04        作者:陈永康 本报记者 何国刚

记者见到85岁的黄连方时,他身着曾经朝夕相伴的税服,精神抖擞地准备分享自己的从税故事。他似乎想起什么,采访开始前,急忙问道:“我的党徽佩戴周正了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才放松地坐下来,笑着说:“党徽可不能戴得马马虎虎。”

黄连方是国家税务总局九龙县税务局的一名离休干部。1936年1月,他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8岁那年,黄连方沦为一名“娃子”。

“娃子”,是旧社会凉山甘孜彝族聚居区对奴隶的称呼。“我那时候就给奴隶主放羊养猪,稍有闪失,就得挨一顿毒打。”黄连方回忆起“娃子”岁月,用了“灰暗”“苦涩”等词汇形容。“我自幼失去父母,奴隶主也不把我当人看。是中国共产党给了我一个温暖光明的家,让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黄连方泪眼婆娑地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甘孜州和平解放。1956年,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甘孜州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在这期间,黄连方迎来真正的新生。

“共产党的到来给甘孜州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劳苦大众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黄连方说。作为这些巨变的亲历者,黄连方心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和向往与日俱增。1956年12月,黄连方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黄连方进入九龙县税务部门,从此与税收工作结缘。

九龙县有不少地方海拔超过4000米,村落之间相隔距离远,往来道路艰险。这些都为税务人员收税增加了许多人身安全风险。

“当时,我们收税全靠走路。一个人背着一个背包,一会儿下河坝,一会儿又要翻山,有时还需要爬悬崖。路实在是难走啊,我们去村里收税,光是在路上就得走上一天。”黄连方回忆起当年的“税月”。

1977年,黄连方被任命为九龙县三垭彝族乡税务所所长。当时全所只有2名税务干部,工作条件很艰苦。有一次,黄连方和同事去村里收税,在爬悬崖过程中遇上暴雨。“当时脚底要是打滑,那真的是要掉进万丈深渊。”回忆起那一天,黄连方至今心有余悸。

在繁忙的收税工作之外,黄连方还主动承担起税收宣传的任务。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彝族人,对本地情况非常熟悉,村民也很信任我。我可以用村民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为什么要缴税,让征纳关系更和谐。”黄连方说。一有空,黄连方就翻山越岭去村民家唠家常,讲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理。就这样,村民从不理解税收变为主动纳税,当地税收收入也因此逐年增长。

“税收是我一辈子深爱的工作。”黄连方深情地说,“从旧社会的奴隶‘娃子’到新中国的税务干部,党改变了我的一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心里,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