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际热点探索

2021年05月26日 版次:07        作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500亿美元全球抗疫方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21日发布报告,提议筹资50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和普及,尽早结束疫情。报告提议通过扩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资金支持、捐赠富余疫苗、促进疫苗原材料的跨境自由流动等方式,确保到2021年底各国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口比例达到至少40%,202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达到至少60%。报告预计落实上述抗疫方案需耗资约500亿美元,其中350亿美元可来自公共、私营部门和多边机构赠款,余下约150亿美元可由各国政府筹集。报告指出,如不尽快采取行动,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可能要等到2022年底或者更晚才能控制住疫情。

国际能源署: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较为艰巨

国际能源署5月18日发布的题为《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的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是一个重要且艰巨的目标,需要前所未有的能源转型,各国政府应采取切实行动以实现该目标。报告建议,短期内各国政府应立即大规模部署所有可用的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大力推动创新,到2050年全球几乎一半的减排量应使用目前尚处于示范阶段的新技术。报告还强调,国际合作、特别是创新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对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至关重要,国际能源署将致力于推动加速全球能源转型的国际合作。

美国:提议为跨国企业设定最低15%的税率

美国财政部5月20日表示,已提议为跨国企业全球利润设定最低15%的税率,以推动国际税收体制改革谈判。美国财政部当天发表声明说,过去两天,美国财政部官员参加了二十国集团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包容性框架指导小组的会议,美方提议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设为15%,并认为15%是底线,应讨论将该税率进一步提高。美国财政部表示,当前各国竞相压低企业税率,削弱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提高税收收入、进行关键投资的能力。设定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可确保对跨国企业更公平地征税,并促进全球经济创新、增长和繁荣。

欧盟:提出新公司税框架计划

欧盟委员会5月18日提出一项新公司税框架计划。该计划名为“企业在欧洲:所得税框架”(BEFIT),旨在创建欧盟单一的公司税收规则,在欧盟成员国内分配利润。欧委会经济事务专员真蒂洛尼称:“是时候重新考虑欧洲税收问题了。BEFIT将减少烦琐手续,降低合规成本,减少避税机会,并支持欧盟的就业和投资。”专家表示,欧盟之所以提出此计划,是想在税收领域实现一体化,进而深化欧盟一体化进程。在这个问题上,虽然爱尔兰等国反对,但是法德等大国态度一致,因此该计划有望得到推进。

荷兰:众多公司无法按时缴税

据《中荷商报》5月18日报道,荷兰银行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表示,荷兰有近23.4万家公司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了纳税。荷兰银行报告称,酒店业、服装和鞋店等最有可能要求延迟纳税。根据荷兰政府对疫情期间的商业支持规定,公司有3年时间弥补拖欠的税款。但荷兰银行表示,许多公司的债务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清算。据《荷兰电讯报》称,目前实行的财政支持措施可能会延续到夏季之后,公司也可能有更多时间偿还拖欠的税款。

日本:制定农业“脱碳”战略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一份中长期战略,并于近日提交自民党农林委员会。这份战略提出的目标是,到2050年,在农林水产领域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将有机农业面积扩大至全部农业用地的25%,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将化学肥料使用量减少30%等。不过,目标与现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目标,农业领域的技术革新和生产者的协作不可或缺。

印度尼西亚:拟提高增值税税率并对塑料征收消费税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尼西亚财政部部长英德拉瓦蒂近日表示,在2022年后续的财政改革中,印尼将提高增值税税率,并对塑料征收消费税,以改善财政状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2020年财政赤字达6.1%,2021年计划降至5.7%。总统佐科·维多多还承诺,2023年将财政赤字恢复至3%的国际通行上限。

非洲: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

综合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洲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地区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多家国际机构发布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为非洲大陆贡献近18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50年将贡献7120亿美元。据了解,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启动,目前正加速推动开展电商和数字贸易相关谈判。世界银行建议,非洲国家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使之成为未来创新发展的一大驱动力。

(喻秦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