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海市消费市场运行良好。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月~4月,全市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3%,超过全行业销售收入9.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9.2%;消费行业实现税收1110.8亿元,同比增长41.3%,超过全行业税收19.6个百分点。
5月1日,“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上海五五购物节”在上海市启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5月1日~5月5日),上海市消费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较2019年同期增长25.9%。伴随“上海五五购物节”后续消费促销活动的持续推出,预计全市消费市场5月、6月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春节拉动效应显著 消费增长势头不减
春节拉动效应集中释放,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增幅快速提升。2月,消费市场迎来“小高潮”,全市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2%,较2019年同期增长27%;3月、4月,全市消费行业销售收入增幅虽有回落,但同比增长幅度依旧保持在42.5%和20.9%的高速档位,消费势头不减。
市场信心持续恢复 消费行业全面复苏
零售行业持续恢复,线上线下创新齐发力。1月~4月,全市零售行业发展势头良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7%,比2019年同期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8.7%。其中,百货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2%,较2019年同期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6.5%。首发经济刺激重点商圈“提质”,上海市税务局重点商圈监测数据显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小陆家嘴、淮海中路、豫园、徐家汇等六大商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9.4%,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5.3%。数字化赋能零售业不断突破,百联集团夯实数字化建设,旗下各业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3%,比2019年同期增长5.1%,两年平均增长2.5%。
餐饮消费全面翻红,微型企业焕发新生机。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春节留沪过年因素影响,1月~4月,全市餐饮业开票企业户数和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7%和82.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9.4%和4.9%;微型企业表现尤为显著,开票企业户数占比达85.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17.9%。“非接触式”配送助力各类餐饮服务恢复,全市快餐、小吃、咖啡馆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7.4%、91.4%和2.2倍,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4.9%、46.7%和20.8%。传统正餐服务拓展商务外卖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1%,业务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
文旅消费需求迸发,数字文旅呈现新气象。在建党百年红色文化等活动助推下,文化休闲类需求明显复苏。1月~4月,全市文化艺术业、娱乐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7%和74.5%,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1.1%和下降21.2%。携程、驴妈妈等联袂推出购物、“花博”等主题的多款春季产品,带动全市旅游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1%,比2019年同期增长4.4%。在“换个新家看上海”等活动助力下,全市住宿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2.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3.2%。另外,电竞产业抓住“宅经济”机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5%,其中动漫和游戏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8倍。
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家居家电消费品质化凸显。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销售数据喜人。1月~4月,全市乘用车新车零售同比增长7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5%。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7倍;中档车销量占比达62.3%,较上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本地汽车品牌销量比重提高,上汽荣威和上海特斯拉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5倍和2.9倍,带动本地汽车品牌销量占比达49.8%,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此外,全市家居零售、家电零售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8%和31.1%。苏宁易购、国美电器零售单价5000元以上的家电销量同比增长1倍,其中移动通信设备、家用厨房电器、清洁电器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7倍、1.9倍和1.1倍,比2019同期分别增长2.2倍、1.4倍和1.6倍。
重点品牌销售火爆 打破前期高点纪录
首店首发经济引领消费潮流,品牌聚集持续创造消费增量。1月~4月,全市服装、珠宝首饰、化妆品零售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1.8%、65.4%和33.7%,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2.1%、15.9%和20.9%,均创近3年来增幅新高。国际品牌销售全面向好,税务部门重点监测的路威酩轩、历峰、开云、欧莱雅等58家国际品牌企业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9.6%,比2019年同期增长53.1%。食品、珠宝类老字号品牌表现亮眼,税务部门重点监测的134家上海老字号品牌企业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9%,比2019年同期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