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金沙江下游4座巨型梯级水电站基本建成。4座电站与已有的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一起构成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清洁能源走廊的初步建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基础,为我国水电装备技术创新提供舞台,也为金沙江畔的百姓生活改善带来机会,而税收服务则始终相助相随。今天,让我们从“白鹤亮翅”出发,听听清洁能源走廊背后的绿电故事。
金沙江上“白鹤亮翅”
一条银色的巨龙,从金沙江狭长高峻的山谷间奔涌而下,激起的白雾氤氲在大坝周围,使附近的气候比金沙江一般的河谷地区凉爽许多。从大坝落下的水流经过一段平缓的河道,逐渐平静下来,恢复了和上游一样的澄碧。只不过,经过这座庞然大物的水流,已经产生了电能,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祖国东部。
这座宏伟的大坝,就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难度最高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一部分。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投产后不久的白鹤滩水电站,探寻这座“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
从四川宁南县城出发,到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一路虽山路蜿蜒,但都已经修得非常平整。约莫一个小时车程,行经许多穿山隧道之后,白鹤滩水电站的轮廓逐渐在眼前清晰。
白鹤滩水电站是由全球最大的水电运营开发企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
白鹤滩水电站庞大而精密。坝体最大坝高达289米,相当于100层楼的高度,坝顶的圆弧形长度达709米,而坝壁却只有14米宽,拱坝所承受的总水推力1650万吨,居世界第二,远处望去就像一轮弯月横卧于江上。要在大风干热的金沙江河谷中浇筑混凝土大坝,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裂缝,三峡集团克服裂缝问题的“撒手锏”,就是在丰富的水电站建设经验中探索出的一套智能温控系统。
“我们在坝体的每个单元都埋设了冷却水管以及温度计,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测温数据测算整个区域的应力温度云图,然后会根据温度高低自动调节冷却水量,达到控温效果。”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部专业工程师裴磊说,全坝还创新性地采用了低热水泥,从材料方面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大坝出现裂纹。目前大坝未出现一条温度裂纹,打破了世界公认的“无坝不裂”之说。
智能温控系统的采用,只是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一个实例。据介绍,白鹤滩水电站拥有一个“中央大脑”,许多生产过程被数字化,然后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时查看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管理、投资结算等各方面的数据。这些宝贵的施工数据,共计有1亿多条,大量的数据不仅能促进白鹤滩水电站的工程建设管理,还能对以后的水电站建设提供指导。
水电站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高耸的大坝。但在两岸山体的内部,一条更惊人的交通网络隐藏其中。160多条纵横相连、状如网络的隧洞,如同庞大的地下宫殿。在两岸山体中挖掘这些隧洞,掏空了山体的40%。要通往大坝两岸的各个洞室以及水电站最重要的发电厂房,都必须经由这条总长达200多公里的“交通线”。它能容纳载货卡车和接送员工的大巴行驶其中,但由于路线纵横交错,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带路,在里头容易找不着方向。
跟随着工作人员走进左岸发电厂房,眼前8个硕大的孔位一字排开,有的已经装上了巨大的发电机组,有的则还在等待设备的进一步安装。作为全球首个采用百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水电站,大坝两岸共16台机组,就能达到16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每台机组每小时可以发电100万千瓦时。16台机组全面投产后,预计平均每年可发电624亿千瓦时,相当于成都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裴磊告诉记者,能用上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一方面因为白鹤滩的水能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归功于我国的水电技术不断进步”。
这座世界第二大水电站,自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正式开展前期工作,至今已历时11年。白鹤滩水电站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位于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一直由两省两县税务部门合作服务。“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初期,我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工程相关程序。宁南县税务局还与云南省巧家县税务局密切联系,围绕白鹤滩电站建设期间税收征管建立日常沟通协作机制、合作情况通报制度。”国家税务总局宁南县税务局局长王继宏说。
据介绍,该局与巧家县税务局对库区实施“一方主管,一方协管,五五分成”模式,设立两地税务库区集中办税点,为库区纳税人提供联合征管集中服务,解决了水电站建设期税收多头管理的难题。
目前,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已有1台机组投入使用、2台机组具备使用条件,预计到明年7月,所有机组能够安装完成并实现投产发电。
清洁能源走廊彰显中国绿色发展雄心
为什么在金沙江建水电站?首先要从水电说起。
水电是能源,更是清洁能源。相较于传统的火力发电,水能发电不消耗燃料、不排放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金沙江下游4座水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替代标准煤消耗5838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15710万吨、二氧化硫142.4万吨排放。利用好水能资源,不仅能满足能源需求,还能助力“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此外,相较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站可以调节流量,因而发电更加稳定,受外界干扰因素小。
我国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球的17%,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直到2010年,开发程度仅为45%。在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数字就已经达到80%以上。金沙江因其落差大、水量充沛,成为我国最大的水能资源基地,尤其是从四川的攀枝花到宜宾段,非常适合水电开发。2003年~2011年,国家在这个河段陆续筹建开工了4个巨型梯级水电站,即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规划总装机容量达4646万千瓦。
这4座水电站加上三峡、葛洲坝水电站,都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都是由中国三峡集团滚动开发运营。从上游到下游、从金沙江到长江,它们构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这条清洁能源走廊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6座水电站年均发电量将达2978.3亿千瓦时,约占中国水力发电总量的1/4,可供北京和上海使用1年。这条清洁能源走廊构成了一颗强大的“绿色心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
建设清洁能源走廊并非心血来潮,背后是长远的国家规划以及多年的勘察研究。在白鹤滩水电站采访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前期勘察花费了巨大心血,还要经历勘察、设计、论证等多个环节。”据了解,早在20世纪50年代,白鹤滩水电站就曾被列入第三个“五年计划”,自那时起,为了将来开发金沙江,建设白鹤滩,从长江委到设计院、中科院等单位,已开展了前期勘察。1990年,国务院批准金沙江下游河段按四个梯级开发。2003年8月,溪洛渡工程筹建期第一个工程项目开工,此后4座水电站陆续开工;2021年7月,最后一座开工的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清洁能源走廊建设,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三峡集团战略发展定位始终瞄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除了水电开发,还推动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发展、多措并举增加生态碳汇、着力提升能源系统安全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国家税收政策也为三峡水电事业“充电供能”,大型水电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以及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电站运营初期增加了现金流,减少了资金压力。
而清洁能源走廊的投产使用效果,也印证了水电能够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以三峡工程为骨干枢纽的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一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发电量累计折合替代3.3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9亿吨,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清洁的动力。三峡集团还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唯一的发电企业,参与了冬奥场馆的绿电交易,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
“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将持续巩固水电引领优势,确保白鹤滩重点工程于2022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建设好清洁能源走廊;同时,三峡集团还将总结提升乌、白建设中的智能建造、特高拱坝建设、百万机组等关键技术成果,为后续巨型水电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经验借鉴。
技术创新勇闯“无人区”
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百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提到,百万千瓦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在白鹤滩大坝左右两岸,分别计划安装8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的8台就是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研制的。百万千瓦发电机组厉害在哪?该机组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水轮机效率达96.7%,发电机效率达到99.01%,均为世界第一,机组的生产还实现了100%国产化。
近距离观看百万千瓦机组,你会被它的巨大震撼,机组的转子就重达2100吨,高近4米。据工作人员介绍,转子和发电机定子之间的缝隙仅有5厘米,还要保证二者运行中不发生碰撞。要保持如此高的精度,不仅考验厂房的安装技术,更考验生产企业的制造能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机,从开始就立下了将来产品称雄世界的雄心壮志。“葛洲坝的小机组我们还没有完全自主的技术,到了17.5万千瓦的大机组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了,再到后来的三峡、溪洛渡和现在的白鹤滩,东方电机的水电机组研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引领。”东方电机(白鹤滩)项目经理胡洁说,公司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世界范围内已属于绝无仅有,这也说明中国的水电技术已经攀登上了业界“珠穆朗玛峰”。
清洁能源走廊的建设,不仅是国家的长远发展布局的重要实践,也成为重大装备制造企业“过关升级”的“练功场”。
始建于1958年的东方电机,60多年来实现了水电设备研发制造的跨越式发展。1997年以来,东方电机与三峡集团合作研制三峡左岸7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通过三峡项目,东方电机短短几年内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溪洛渡项目从研发到投产,充分体现了国产化水平,溪洛渡机组的运行指标表明,东方电机的水轮发电机组研制水平已达国际先进。而白鹤滩机组的科研攻关,更是为东方电机积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仅仅转轮这一项关键技术,公司就做了20多轮研发,一轮一轮筛选,一轮一轮优化。
依靠核心技术,东方电机在水电设备市场闯出了一片天。东方电机为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项目提供了全部4台发电机组;参与了南美的“三峡”——杰瑞水电站的建设,为其提供22台贯流式水轮机组;在抽水蓄能领域,东方电机是国内首个同时具备抽水蓄能机组研制和调试能力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8%。
东方电机是德阳企业的一张名片,也是德阳高质量发展的一股推力。多年来,德阳市税务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税企沙龙、税企共建等形式,持续为企业发展开拓做好税收服务保障,并积极推行首席联络员制度,以专业化团队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2020年,东方电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税收减免3600余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收减免1300多万元。“今年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到100%,预计2021年这部分享受的税收优惠将会更大。”东方电机财务部负责人曾祥秀说,未来公司的研发投入还会继续增加,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下转B4版)
开发一条江 造福一方人
(上接B1版)
清洁能源走廊上的水电站,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工程,向东部地区输送能源。但水电站作为“国之重器”,其功能远远不止于提供清洁能源。
白鹤滩水电站防洪库容为7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走廊总防洪库容达392亿立方米,超过长江流域重要大型防洪水库总防洪库容的一半。金沙江上4座电站水库,筑起了一道道长江上游的防洪屏障。
“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千百年来,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的金沙江狭窄蜿蜒。交通闭塞,是导致周边市县经济发展迟滞的顽瘴痼疾之一。金沙江下游4座水电站建成后,通过水陆联运,可实现攀枝花至水富全河段上下游水运通道间的联通,为完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任务创造了条件。
在云南省昭通市,坐落着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3大世界级水电站,“十三五”期间,昭通市水电产业税收达136.6亿元,占总税收收入的18%。而四川省宁南县从白鹤滩水电站修建至2021年4月,相关税收收入合计15.6亿元。
三峡集团资产财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乌东德、白鹤滩两座水电站投资约3200亿元,工程建设期可拉动川滇两省GDP增长超过850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超过60亿元,拉动直接就业人数超过8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新增区域电力增加值超过34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
白鹤滩水电站在建设运行期间,不仅改善了电站周边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电站建设高峰期还为昭通市增加就业约8万人;全部机组投产后,每年可贡献工业增加值约155亿元,为地方增加财政收入29亿元,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
昭通市税务局收入核算科负责人表示:“水电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电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当地税收贡献很大。‘十三五’期间,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3大电站建设及生产拉动了全市税收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25%。”
“截至2020年12月底,金沙江下游4座电站共计缴纳税费478.9亿元,其中向四川省缴纳219.3亿元,向云南省缴纳259.6亿元。”三峡集团资产财务部负责人说,三峡集团还从向家坝、溪洛渡两座水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成立金沙江水电基金,用于电站移民帮扶和生态环境保护。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成败在移民。据了解,4座电站已搬迁安置的移民达32万人,仅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就涉及四川、云南两省9个县(区),搬迁安置移民约10万人,其中云南省巧家县就有5万多库区移民。
过去依水而居的人们,因为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上了新生活,巧家县白鹤滩镇七里村的移民佘冈燕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初,在巧家县七里安置区的佘冈燕拥有了一家自己的早餐店。店面不大,但人气很旺。每天早上前来就餐的顾客络绎不绝,大部分顾客都和她一样,是从白鹤滩库区搬迁到安置区的移民。
“很早之前我就有开店做生意的想法,但在老家没有条件,刚搬进城里,也不懂怎么办证、怎么缴税。”刚在新家安顿下来的佘冈燕,对于在移民区生活经商还有些惶惑。当时,巧家县税务局组建的税收宣传队伍正在七里移民安置区商务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开展税收宣传,宣讲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以及各项便民办税举措,佘冈燕的困难迎刃而解。
阿燕的故事是库区移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巧家县5万多像阿燕一样的移民顺利搬入“一城三镇”7个滨江安置区。他们全部由农民变成了市民,居住在城镇周边离白鹤滩库区最好的区域,做起了小生意。
金沙江下游的4座水电站移民安置目前已投入资金超1500亿元,以向家坝水电站为例,云南侧的绥江县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24.05亿元,是搬迁前(2002年)的10.69倍;四川侧的屏山县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52.97亿元,是搬迁前(2002年)的5.43倍,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区域内其他非移民搬迁县。金沙江上的水电工程建设,可谓“开发一条江,造福一方人”,给世界大江大河开发和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参与采写的还有:李灵倩 李勇 薄玉迎 孙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