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是重庆一张耀眼的经济名片。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5%、47%和29%。飞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重庆汽车产业不断得到税收优惠的驱动力。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DCT变速器生产的汽车企业,近年来与长安、奇瑞等品牌汽车实现了规模化的合作。据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春阳介绍,为解决DCT变速器“卡脖子”难题,公司自2018年开始每年投入近2亿元的研发费用,终于在2020年突破了湿式双离合器和液压模块的技术难关,成功实现DCT变速器的自主制造。
“要想突破瓶颈,自主创新是关键。国家的大力支持是我们走研发创新路子的底气。”王春阳说。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88.7%。在企业发展的路上,税收不断给予助力。近3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超6000万元。“根据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新政策,我们可以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700万元,这将为下一轮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突破“卡脖子”技术,保证了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安全,而以电动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则为“重庆智造”汽车在海外市场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在金康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智慧工厂内,智能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正在对华为智选SF5电动车进行组装。由于智能化程度高、性能突出,该款车型很受海外市场青睐。
“汽车制造资金占用大,流动资金是企业持续研发、稳定生产的关键。”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告诉记者,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了更加稳定的流动资金链。集团把收到的退税投入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升级改造、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业内领先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的顺利研发。今年小康集团整车销量已突破15万辆,其中海外市场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105%。
“海外市场的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技创新道路的信心。”张兴海表示,小康集团将不断生产出品质更高、体验更佳、性价比更好的优质产品,集中力量将自主汽车品牌推向国际。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重庆1911户企业办理出口退税109亿元,让重庆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负担更轻、底气更足。纵观行业整体,汽车制造业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47.3%,汽车行业研发创新的热情进一步激发,税惠为科技创新和经济赋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目前,重庆拥有400多家一线高品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二三线配套企业超过千家。在这条汽车配件产业链中,存在较大比例的小微企业,其中很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推动重庆形成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较完整的汽车供应链体系,本地产业配套化率超过70%。
作为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小微企业,重庆嘉和标准件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公司能够不断扩大规模,赢得业内认可,得益于公司不断增强的研发能力和良好的品质保障。”据该公司财务经理王玉梅介绍,公司每年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3.5%,这对公司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有了国家一系列政策加持,特别是今年将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小微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100%的政策,公司的资金压力明显减轻。
“预计全年我们将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30万元。”王玉梅介绍,通过自主研发,公司掌握了精密配件定制和批量化生产的相关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市场对产品性能和其他个性化需求,并与北京、陕西等地的汽车生产商达成合作意向,部分订单已经进入研发阶段,预计将再增加约8000万元销售额。
截至目前,重庆超过5万户小微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200亿元,其中因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再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免企业所得税1.6亿元,为众多汽车行业小微企业研发创新增添了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落实汽车行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实行创新企业列明清单式服务,税务部门将全力保障企业平稳发展,助力打造现代汽车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