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生 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四围绕”铸就创先争优“四满意”
2021年12月01日 版次:04        作者:张鲲翼 唐嘉宁 吴丽琴 戚茂欢

创先争优,创什么先、争什么优?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在广西考察时提出的“四个新”重要嘱托,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牵住“创先争优”项目绩效考核的“牛鼻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在发展大局中定位、在民心所向中担当、在履职尽责中作为、在激发活力中突破,赢得上级领导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各界满意、干部队伍满意的“四满意”效果。

广西税务局创先争优,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率先制定《平台经济税收服务管理指引》,划出2个判断标准、3条监管底线,打造平台经济监管首个完整体系。

——率先实施人工智能风控,运用图像识别成功破获全国第1起利用“合成人脸”虚开发票案件。

——率先推出彩色纳税健康码,3种颜色动态展现纳税信用及风险提示。

——率先实现省级区域内新生儿医保“出生即办”,5.6万名新生儿免垫付报销医疗费用1.3亿元。

——率先推行党建与业务“六个一体化”工作法,八成基层单位的党建成为当地标杆。

——率先建立“大病医疗互助金”,1024名干部职工从中受益。

广西税务局创先争优,取得了出彩的好效应:

——党中央国务院高评价,助力螺蛳粉从“小米粉”成长为“大产业”,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列为典型经验做法;创新减税降费红利直达措施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

——上级领导高认可,各方面创新累计获得税务总局和自治区领导肯定批示52次。

——社会各界高赞誉,创新“春雨润苗”党员服务专员定向帮扶机制,获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批示点赞,纳税人满意率在99.9%以上。

——主流媒体高口碑,多项创新做法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重点正面报道70余次。

在发展大局中定位

创先争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广西税务部门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把抓发展、谋发展、促发展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针对涉农产业“凭票抵扣难”“高征低扣”问题,广西税务局创新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一品一策”,推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成本法”,解决行业发展难题,相关农产品耗用量从2018年的2261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1.6亿元,原材料种养殖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9000元,把“小米粉”做成“大产业”。同时,对其他160余种农产品“一品一策”核定扣除率,助力茉莉花茶、制糖、缫丝等14个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壮大为百亿、千亿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聚焦税收服务“一带一路”举措,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立足服务自贸区发展,广西税务局创新推出“一揽子”税收服务措施,助力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创新推出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税务注销集约快办、“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办理、21项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等12项“一揽子”税收服务举措,为“走出去”企业护航、为“引进来”企业服务,多项做法被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为制度创新成果进行推广,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蓝天立批示广西税务局“解放思想、担当作为,有力促进自贸区建设。衷心感谢!”

在民心所向中担当

聚焦“群众有所呼,发展有所需,税务有所应”,广西税务部门紧扣办实事、惠民生,把创先争优与服务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效,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市场主体更加满意、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创新推出纳税健康码,助力市场主体协同遵从。围绕纳税信用、未办结事项、涉税风险等15项指标,广西税务部门对纳税人进行“风险体检”,并生成彩色纳税健康码,绿码表示一码通行,橙码提示事项待办,红码提示存在风险,并延伸展示企业申报、发票等维度的信用分析结果,提醒纳税人修复信用、规避风险,实现“一码”懂政策、知风险、办事项。自6月试点以来,已有7.2万纳税人申领使用,每月新增用户涨幅超200%,得到《中国税务报》和人民网专题报道。

创新派驻党员服务专员,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广西税务部门联合自治区工商联推行“税务—工商联—行业—企业”大协作机制,既有“一会一专员”服务,700多名税务党员服务专员进驻1200多家商会协会,服务覆盖全自治区小微市场主体,又有“一产业一中心”服务,选择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加工业,五金加工与制造业等属性、涉税诉求相近的行业商会协会建立服务联络中心,提供“集中响应诉求,集约宣传辅导,集成解决问题”的一体化服务。1月~11月,全自治区新增涉税小微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6%,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高云龙的高度认可。

创新实施新生儿医保联办,助力实现“出生即享”。针对过去新生儿医疗参保和报销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广西税务部门联合医保等8个部门全面重构业务流程,通过“数据互享、认证互通、业务通办”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域新生儿医疗参保、享保等事项“出生即办、同城通办”,报销方式由“个人垫资”变为“政府垫付”,办理时间由60天缩短至2天。截至11月15日,全自治区1090家二级以上定点医院共为5.6万名新生儿报销医疗费用1.3亿元,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俊华批示肯定。

在履职尽责中作为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纳税人缴税人的所期所盼,广西税务部门把创先争优与履职尽责结合起来,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对标“四个想方设法”要求,坚持数据驱动,以治税有数、执法有章、服务有效、监管有方、共治有为“五个有”的小切口推动大改革,探索提供“广西经验”。

创新税收数据场景应用,推动治税有数。针对信息化支撑牵引作用和大数据要素驱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广西税务部门搭建集成9大主题、44个场景、130个模块的税收数据“应用场景库”,针对税收业务的具体场景开展数据分析,以数据驱动业务发现问题、破解梗阻、化解风险、改进提升。阶段性成果《广西税务综合征管户籍报告》获得税务总局领导批示肯定。

创新平台经济“税收指引”,推动执法有章。针对新业态执法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等问题,广西税务局制定出台《平台经济税收服务管理指引》,确定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两个判断标准,划出准入、管控和安全“三条底线”,对低风险企业容错发展,中风险企业前置内控,高风险企业及时阻断,既推动了107户“真平台”落地、实现税额24.2亿元,又打击了一批“假平台”,为审慎包容支持新业态发展探索出务实有效之策,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秦如培肯定批示。

创新探索智能“算税”,推动服务有效。针对税费服务实效性、便利度、精细化不够等问题,广西税务部门推出“智能算”“智慧办”举措,让税费服务更为高效便捷。例如,推行不动产交易自动“算税”,通过信息共享、自动取数、智慧计算、智能审核,纳税人只需“确认+缴税”两个动作、5分钟办结线上缴税。又如,推出智慧“算票”,纳税人领票数量由系统自动扫描信用、风险等信息后自动测算,新办纳税人30分钟可领票,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广西自贸区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区推广。

创新“天眼”智能风控体系,推动监管有方。针对监管方式不精准、一些领域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广西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图像识别+智能算法”,建立覆盖各税种、各环节的风险分析指标模型108个,精准定位虚开高发领域和地区,狠狠打击虚开团伙气焰。特别是率先运用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于机器视觉识别实名系统中的“假脸”,共识别“合成人像”245人,关联企业498家,移送稽查5个虚开团伙,率先在全国成功破获“合成人脸”虚开案,得到税务总局领导重要批示。

创新打造“税收治理共同体”,推动共治有为。针对税收共治合力、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广西税务部门推动修订《广西税收保障条例》,全方位推进税收共治体系建设。一方面在行业共管上大胆探索,开展百县行业税收管理“四精”擂台赛,协同相关部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推行电子监控、交互信息数据等制度,采矿、砂石、成品油等难管行业税收同比增长48.8%,形成了一批行业共治范本,砂石行业资源税共治经验被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作为制定全国性行业管理指引的借鉴;另一方面在警税合作上大胆突破,税务和公安实行“职务互挂、支部共建,身份互授、手段共用,信息互通、证据共享”,联合查办税案129件,同比增长23%,得到税务总局领导重要批示。

在激发活力中突破

广西税务部门紧盯“人”这一干事创业的关键因素,在激发队伍活力上创先争优,创新推出带好队伍“五组打法”,推动税务总局“纵合横通强党建、绩效管理抓班子、数字人事管干部、人才工程育俊杰、严管善待活基层”科学带队的顶层设计在基层落地落实。

创新党支部建设“六个一体化”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着眼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以全自治区税务系统912个党支部为基本单元,以“支部建在股、科、处上”为基本安排,以实现“组织融合、目标融合、载体融合、机制融合”为基本导向,实施党建与业务“组织设置、工作统筹、任务攻坚、问题整改、创先争优、评议考核”一体化推进工作法,推动形成了“融合看得见、融合有实效、融合获好评”的良好局面。“党建+螺蛳粉行业管理”“党建+春雨润苗”“党建+智税先锋”等一批“党建+”融合成果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蓝天立、税务总局多位领导的批示肯定,并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税务总局督查和党史学习教育列为广西亮点;相关做法获自治区党史办编发专报直报中央党史办,获《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报道。

创新“1+3+N”配套打法,压实落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着眼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建设,广西税务部门实施1个“党建引领提升工程”,建立“醒责、督谈、聚力”等3项机制,陆续推出N个相配套的责任清单、操作模板和工作指引,层层压实责任事项,项项落细量化责任,相关做法得到税务总局领导批示肯定;积极探索“两权”监督项目化和监督执纪片区化,完善纪检组加强同级监督和开展工作会商制度机制,相关做法在驻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编发的情况通报中进行推介。

创新个人绩效“抢分制”,有效激发队伍活力。着眼个人绩效“考出差异难”问题,广西税务部门推行个人绩效“抢分制”,对年度重点难点工作赋予不同量化分值,建立“任务池”亮任务、亮责任、亮分数任干部选择,形成工作“任务差异、努力差异、贡献差异”变成考评“结果差异”的鲜明导向,把工作“推着干”变为“抢着干”。如试点单位将“砂石行业管理”放入“任务池”后,部门争着牵头、个人抢当主力,个人绩效差异率达95.6%,最大分差达31.5分。该创新工作获税务总局领导批示肯定,被税务总局人事司、自治区编办刊发简报推广,并在广西个人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创新干部“定制式”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实效。着眼育才针对性不强、“高精尖”人才紧缺问题,广西税务部门实施“定向选、定制育、定项用”育才模式。聚焦业务短板,定向选拔党建纪检、数据风险等五类“千人人才”;聚焦改革需求,定制实施数据处理技能“千员普及”等个性培育计划;聚焦项目攻坚,实战检验人才培育效果,实现了机构合并以来“育才”最大突破:稽查局定制培育“三师”持证人数占比升至19%,“千人人才”开发的虚开风险模型在“智税·2021”大数据竞赛A榜中名列全国第四,4名青年干部入围税务总局领军人才预录取考察。

创新设立“大病医疗互助金”,解决干部职工后顾之忧。首创“大病医疗互助资金池”,全自治区税务系统在职、离退休干部职工自愿筹集、统一管理,每人每年缴纳100元,即可享受大病医疗“二次报销”。参与医疗互助机制人员的住院治疗费用扣除医疗保险部门(含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补助等)报销部分后,即对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进行基本补助。目前,干部职工大病“二次报销”率达100%,惠及1024人次。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这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不断在新起点上取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如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八桂大地,广西税务局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形成了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