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的著名中国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曾经是秦国34年的都城栎阳,是献公新政和商鞅变法之地,也是法治之秦由弱转强的见证地。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鄙秦的阴霾长期不散,在各国争相变法图强的大环境下,秦人在西部边陲苦苦挣扎很多年后,才在公元前408年由秦简公实施了“初租禾”,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而这一措施比东方鲁国的初税亩晚了整整186年。万不得已,秦献公决定实施战略东移——将都城由历时300多年的雍城(今属陕西凤翔)迁至栎阳,打算利用渭北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优势一展宏图。所以,秦献公废止陪葬制度,保护人口税源;广泛设县,编制户籍,便于征税调兵;“初行为市”,建立商业,增加市场税收。这一切为秦国积攒了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被誉为献公新政,也成为商鞅变法的前奏。
秦孝公继位后下令求贤,将卫国人商鞅招至麾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了第一次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杀敌有功者加官晋爵减免赋税,赏赐田地和奴婢;在献公新政的基础上进行编户,强化户籍管理,实施依法治国;征收赋税、征发徭役邻居相互监督;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布匹超过规定的,免税免徭役;吸纳别国百姓来秦开荒,缴纳赋税。这些措施实施后显示出了非凡的改革成就,丰衣足食,牛马成群,为秦国提供了强大的战争财力——国富的目标基本实现。
于是,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使秦国的战略布局又一次东移。就在这一年,大刀阔斧的第二次商鞅变法开始实施。此次变法触及秦国政治体制、土地所有制、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更深层次:废分封推郡县,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确立土地私有制;统一赋税制度,统一度量衡等。之后,秦惠文王全面收复河西之地,秦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统一了华夏——秦强国的目标基本实现。
由于变法对豪门上层利益的撼动,秦惠文王继位后,商鞅遭遇车裂之死,但变法因顺应潮流而不可逆转。商鞅变法,粉碎的是奴隶制,开启的是中国第一个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序幕。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