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为群众的急难愁盼发声,还要为完善税法建言献策,并引导大家知法、守法、用法、崇尚法,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了解民生民意、筹备提案议案的百忙中,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就促进税收法治建设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完善税收法定,健全地方税体系
“中办、国办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将现行税收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建议加快推进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两大税种的立法进程。”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重庆市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黄文说。他同时认为,随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划转税务机关征收,应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法治化建设,制定非税收入法等基本法律法规,建立非税项目设立的申请、听证、决策和公示程序,实现从政策制定到贯彻执行的全过程信息公开。此外,税务部门应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明确检查事项、内容、方式、标准全公开,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
“12个税种完成立法,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对42项税收违法行为统一处罚裁量基准,‘首违不罚’,帮助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近年来税务执法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温度了,未来能健全地方税体系就更好了。”谈及税收法治,长期从事基层人大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主任代喜院既有肯定又有提议。
代喜院表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建议在财税改革过程中,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地方政府税权,提高地方财力的自主性。鉴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已经授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建议有关方面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在地方税种上适当扩大地方在税率调整和税收优惠选择等方面的权限。
做守法带头人,用法护航企业发展
说到税收法治,来自实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无不流露出积极推动的心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北京庞各庄乐平农产品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乐平表示,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近年来税收法治建设不断深入,作为北京的涉农企业,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2021年税务机关推出‘首违不罚’清单,我们一些缺乏纳税意识的农民兄弟就由此得到纠错的机会,通过税务人员的说服教育主动规范税务处理行为,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冯乐平还提到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2021年联合推出统一裁量基准的利好,说这有利于北京市的农产品走出去,降低涉税成本。
在冯乐平看来,税收法治是保护纳税人权益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纳税人,知法方能守法。她说北京税务部门为引导农产品企业守法,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如定期给财务人员集中普法,在田间地头用农民兄弟能理解的语言说法,在办理税务业务时讲法等,这些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北京市的农产品企业税法遵从情况挺好的。她表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自己不仅要做守法模范,还要为税法宣传贡献力量。
“减税降费是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好政策,我们可以充分享受,但一定不能踩税收法律法规的红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芬说这个认识源于一次在新加坡的经历。当时,一位客户看中一款易水砚,但因为不能通过POS机刷卡付款而放弃了交易,解释是“如果不刷卡支付,有可能被认定是偷税行为”。这给张淑芬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她在公司定下严格依法纳税的“铁律”。2019年公司获得A级纳税信用,这块招牌为企业带来诸多利好。她还不断加强财税知识学习,经常利用当地工商联主席身份,向其他企业家讲税法。
提到税收法治,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马上想到税务部门推行的“首违不罚”制度。前不久,一家公司因财务人员工作交接失误,未按时申报纳税。如果公司受到处罚,下一年度的纳税信用、贷款额度等都会受到影响。财务人员不安地去补申报时,被告知符合“首违不罚”条件,免予税务行政处罚。之后税务人员专门对该财务人员进行了税法辅导教育。“这样处理法理相融,给了企业改错的机会,有助于引导企业遵从税法,健康发展。”他建议“首违不罚”清单适当扩围。
全国人大代表,北海市铁山港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北海市侨联主席莫华福表示,随着税收征管改革深入推进,对税务部门健全执法制度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税务部门积极作为,聚焦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等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解决税收征管和税收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效地促进了税收法治,希望税务部门再接再厉。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延强说,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进的税收法治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希望未来能简化企业涉税涉费事项跨省迁移和办理程序,早日实现资质异地共认;同时进一步完善国企内部重组、无偿划转的税收立法制度,持续加强对大型企业复杂涉税事项的指导工作。
提升税收司法水平,助推税收法治建设
“税收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税收法治化进程中,税收司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团委书记王爽说。
她表示,税务行政诉讼是税收争议的重要解决机制,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通过司法活动将税法规定、立法精神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另一方面通过推动税收争议的化解和对税务执法的司法监督,确保税务机关严格规范执法,维护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税务行政司法案件的过程中,法院要对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有关法律适用正确,推动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这要求法官有足够的税法知识专业水平。”她说,近年来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新型经济现象层出不穷,而涉税规定复杂,涉税行政诉讼案件的争议内容往往专业性强,如果没有足够的税收专业知识,很难对案件作出公正审判,进而影响司法的权威性。比如,如何认定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等,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理解,存在适用法律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司法机关有必要开展专业化培训,培育更多精通法律、税收、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探索通过吸纳有税法专长的人民陪审员、逐步推进涉税专业审判组织建设等手段,提升涉税审判的专业化水平。
在王爽看来,税收法治离不开部门协作,法院以高质量的司法裁判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税务机关把握司法审理涉税争议的思维逻辑,提高税务机关运用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有助于优化税收执法,进而降低社会治理的总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司法机关应与税务机关加强联动,就税收法治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共同研究,通过司法建议、定期商讨等形式,推进税收法治共建。
发挥专长,在法律服务中推进税收法治
“随着税收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税推进,税务机关正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逐步实现‘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这意味着税务稽查将更加智能化、专业化,对涉税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税务中介机构、税务律师应当在促进税法遵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洪波说。
他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化,税收立法进程加快,涉税规定随之调整,涉税业务处理逐渐呈现信息化、专业化特征,加上随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推行,以及非税收入划转税务机关征收,海量的自然人纳税人缴费人纳入税务机关征管范围,纳税人缴费人凭一己之力很难掌握,容易出现涉税风险,税务机关很难全面进行一对一办税辅导。在这种情况下,急需税务服务中介机构、税务师、税务律师来提供合规性办税辅导服务。
“税务律师从事的纳税服务,本质上就是税法服务。税务律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律师身份,为企业的各项业务做税务检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也可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权利救济等法律专业服务。”他认为,既能帮助纳税人遵从税法、维护合法权益,又有助于提高税务机关征管效率的税务律师行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拓展和深化税收共治格局,加强对涉税中介组织的执业监管和行业监管,税务律师行业要抓住机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专门人才,在宣传普及税法、引导纳税遵从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税收法治离不开税法得到遵从,而知法才能守法。税务机关为促进税法遵从度不断强化税收普法宣传,把普法融入税收执法过程,富有成效。但连接征纳双方、拥有税收专业知识的税务律师在税法宣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应该发挥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律师协会会长、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表达了类似看法。他透露,为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意识,其所在的律师团队近年来一直在普法领域深耕细作,将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税收政策讲解、涉税问题解答融入法律服务的全过程。比如以宪法和民法典为载体,传递“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内涵,引导人们从被动纳税向主动纳税转变;把企业关心的税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强制等热点问题融入日常法律咨询中,向税务机关反馈涉税法律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帮助企业准确把握有关规定,引导其积极维护合法权益和纳税信用,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律信仰。“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税务服务中介机构、税务律师加入税收普法队伍。”肖胜方发出倡议。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表示,自己由于工作关系,对近年来税收法定进程不断加快、税收执法方式不断优化有深切感受。从实际情况看,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推行的“首违不罚”、说服教育等柔性执法方式非常欢迎,遵从税法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结合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通报重大涉税违法案件后的社会舆论来看,大家普遍认为,税务机关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的执法方式维护了法律权威,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他同时指出,为促进全民守法,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税务律师,应当成为促进税收法治的重要一员,力争成为政府部门推进税收法治建设的好助手。他表示,今后将发挥工作专长,与税务机关在执法业务培训、法律顾问咨询、公益普法宣传等领域加强沟通合作。他希望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拓宽普法渠道,坚持在执法过程中普法,让税收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采写:本报记者卢慧菲、叶生成、伍美红、何爽、王善宏、任恒君 、陈军、虞立教、张鲲翼、贺艳 通讯员薛莹芳、刘宇航、罗琦、肖竹妍、董秋霜、王冠勇、周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