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上下游企业配合实施骗税违法活动的典型案件。违法团伙利用手中控制的15家空壳公司,向其设立于外地的下游空壳外贸公司虚开发票,并通过虚假出口的方式大肆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本案涉及地域广、人员多,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违法性质恶劣。
本案中,办案人员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实施全链条信息化办案,不仅彻底挖出了违法团伙在不同地区“布局”设立的违法企业,查清了违法链条,同时,通过追查涉案人员关系,最终将一个多人组成的跨省违法团伙连根拔起。本案的查办,为税务机关今后高效、迅速地打击虚开骗税违法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有效识别违法企业,充分挖掘违法链条。本案违法企业的识别、挖掘工作可圈可点。办案人员由一户疑点纺织企业入手,深挖拓线,以业务流为“抓手”,通过关键信息交叉分析,对相关上下游企业反复正向、逆向核查,成功挖出了违法团伙在本地设立的10多家空壳企业,并让其在外地设立的空壳外贸企业现了形。因此,在查办类似案件时,办案人员应妥善利用征管信息资源,以疑点企业为“基点”,对其上下游企业和业务实施正向、逆向等延伸调查,通过挖出更多“隐身”的疑点企业,为最终充分、彻底摧毁违法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警税信息协作,增强打击合力。本案中,税警双方深度协作,协同运用警、税双方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工具,通过集成分析、准确筛分和分类“画像”,最终摸清了违法链条,查明了涉案人员关系,精准锁定了多名犯罪嫌疑人。因此,在查办团伙类型的虚开骗税案件中,税警双方在办案步调等方面做好协同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协作,持续深化“税收大数据”和“公安大数据”的集成和综合运用工作,以提升案件的查办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