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情》的唤醒与保存

2022年03月14日 版次:07        作者:杨春

■创作谈

2019年初夏,受国家税务总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税务局委派,我带领采访团到南疆采访税务系统“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任务是报道工作队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最初,并没有写报告文学的想法。而一个个感人故事,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促使我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暖情》。

一首歌触动了创作情

一个晴朗的黄昏,我和工作队员卡德旦一起走在两边白杨树挺立的柏油马路上,卡德旦轻声哼唱:“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我吃惊地看着卡德旦,问他为啥唱起这首歌,卡德旦讲了一个故事。

卡德旦是90后,2016年入职吐鲁番市税务局,2017年1月驻村。工作队为村民解决了很多困难,朴实的村民为了表达感谢,有时给工作队员送些杏子、葡萄和馕,村民的真诚让工作队员拒绝不了。一天下午,卡德旦拿回几个热馕,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建飞问他:“知不知道《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卡德旦愣在了那里。李建飞要求卡德旦学会唱这首歌,并抄写十遍歌词。他抄着,心里却不服气,感觉这早过时了。李建飞说:“农民挣钱不容易,送给我们东西是一份心意,我们是共产党派来的工作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革命传统不能丢。”

于是,工作队员分成几组,去给村民还礼,礼金装在信封里。村民拼命推辞,但李建飞总有办法在谈笑中让村民收下信封。最后,他们来到一位老人家里,老人无论如何不收还礼。李建飞说:“大姐,你不会让我们违反纪律吧……”老人总算收下了。可两人刚走,老人却追了出来,手里拿着两只金黄的老汉瓜,硬塞给他们说:“这两个瓜必须拿上,不能给钱。你们不拿,我睡不着……”卡德旦看着与老人握手的李书记,突然就服气了,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我心里一动,内心的情感被触发。我想,卡德旦这样的90后,在脱贫攻坚的前沿,脚踏实地,服务人民,我的笔下应该有他们的身影,我要挖掘、记录他们的思想变化、成长经历。而村里欣欣向荣的景象更让我感慨,写一篇反映脱贫攻坚主题的报告文学的想法像是从天而降。接下来的采访更深入了。

一种精神激发了使命感

进村第四天,驻村工作队员金明指着村子中央的一大片空地说:“这里原本是村里的涝坝,后来涝坝干涸,成了一个大坑,工作队想把它填平,为村民建一个农贸市场。”这正是村民共同的心声。于是,农用四轮拖拉机、小货车、各种农机车;镐头、铁锹、坎土曼各种工具,几乎全体队员和村民参加了填坑工程。2021年5月,我再次去尤古买希勒克村,这里已是热闹的农贸市场。

金明跟我说了当时火热的劳动场景,极有画面感,让我想起看过的纪录片《红旗渠》。我一度以为片中那种劳动场面只有在特定年代才会出现。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南疆大地,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再现,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向往并热切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

随着采访逐渐推进,我愈加感觉到,采访的过程是一种唤醒,而写作是一种保存。唤醒的是内心的激情和使命感,保存的是民族的记忆,历史的记忆。把这些记录下来,是作家的责任。离村之前,李书记对我说:“我们来到乡村,时刻牢记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次身体力行的行动,比讲一百句话更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我当时就说:“李书记,我想好了,我要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把你们的付出写出来。”

2021年8月,《暖情》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书中写的,不仅是一个驻村工作队的故事,而是一个敢担当有作为的群体。我很欣慰,自己做了件真正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