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央企强化税务管理,实现规范高效。税务管理贯穿于企业战略规划、投资决策、日常运营、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税务管理出现疏漏,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声誉的双重损失。笔者认为,大型央企集团有必要从集团视角提升税务管理能力,建立内外协同的智能财税系统,更好地适应税收征管改革新要求,进而实现建设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目标。
改变,从转换思路开始
2020年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中,要求国有重点企业启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促进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包括集团管控能力、财务管理价值创造能力、风控合规经营能力等。税务管理在这些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型央企集团在提升税务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有必要转换思路,从强化集团管控、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入手,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税务管理体系。
以集团管控能力为例,如果大型央企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税务管理不规范、管控能力弱,不能及时掌握各下属企业的税款缴纳情况,很有可能因某家下属企业的财税处理错误给集团整体涉税业务处理带来风险。因此,大型央企集团不能只着眼于自身业务的税务处理,而是应当站在集团视角推进集团化税务管理,建立健全税收政策、涉税信息数据的统筹调度和使用机制。在下属企业开展投资并购、改制重组等重大业务及新业务模式,需要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时,可为其提供必要的税务支持,结合现行税收政策做好前期设计规划,强化业务源头涉税事项管控。举例来说,对于计划投资海外市场的下属企业,集团税务团队可提前介入,结合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收协定,为企业合理搭建投资架构提供参考意见。
在创造价值方面,大型央企集团可以加强集团化税务管理作为切入点。准确规范的税务报告,可以客观呈现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做好合规填写纳税申报表、合理设计的税务风险管控指标等基础性税务工作,既是加强税务管理的关键步骤,也能为企业经营成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大型央企集团可通过数字化手段统一下属企业涉税数据采集的口径和标准,提高数据质量,为企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方面做出更有价值的参考。比如,通过分析下属企业涉税数据,可以发现供应链“堵点”所在,为企业疏通理顺供应链条指明方向。
协同,建立智能财税系统
在《指导意见》中,“协同”一词出现了14次,这为接下来大型央企集团提升财税管理能力提供了具体路径。目前,国家能源e购平台作为集团电商平台,以智慧财税管理为总体目标,搭建了供应链结算协同平台。从国家能源e购平台的建设来看,央企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建立起内外协同的智能财税系统。
一是企业内部的跨部门协同。横向将各项业务与财税系统链接起来,纵向建立起贯通各级下属企业的财税管理体系,以此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财税流程标准化、自动化,真正做到业务流、财务流、发票流、资金流和税务流等信息的全面对接与整合,夯实涉税数据的价值基础。
二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通过财税管理创新融合发展,贯通交易订单和发票的全流程线上核对审批,建立高效率的对账结算协同机制,解决企业对账结算成本高、重复付款现象较多、发票处理成本高、应付应收账款信息不确定等问题,在优化现金流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发票管理减轻压力。
三是企业与监管部门间的协同。近年来,税务部门、工信部门和银行部门等各类机构之间的沟通有所增加,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健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央企应当在健全自身财税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与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手段完善税务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作者单位:国能(北京)配送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