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熹,男,1935年6月出生,1949年6月在江西省玉山县参军,同年随解放军进入贵州,曾为四级税务局局长当过警卫员。1952年到贵州遵义地区税务局从事税收工作,1995年6月离休。获得“从事税务工作三十年以上荣誉证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叫韦文熹,是国家税务总局遵义市税务局一名离休干部。1949年6月,我在江西省玉山县参军,担任该县工商局局长警卫员,并于当年随同解放西南的解放军进入贵州。
在贵州,我先后担任桐梓县税务局、遵义地区税务局、贵州省税务局、西南地区税务管理局四级税务局局长的警卫员。1952年,我到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贵阳分校第五期税收专业培训班学习,同年10月到遵义地区税务局从事税收工作。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税务人,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税收工作中,看到了税务人不畏艰难的开拓精神,见证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为民初心、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坚定进取的决心。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段时间,有三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收税途中与土匪枪战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的局势还不稳定,国民党部分残余势力隐匿于此,与当地土匪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西南地区的桥梁、公路,毁坏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破坏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当时,刚刚成立的政府一边要清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一边要发展经济,在这种形势下,征收税款的难度不言而喻。那时税务人员随身保管税款,很容易成为土匪的袭击目标。
为了保证税款安全,税务局部分人员可以配枪。我因为先后担任过桐梓县税务局、遵义地区税务局、贵州省税务局、西南地区税务管理局四个级次税务局长的警卫员,负责保护局长安全,就有配枪的权利。
当时收税经常遭遇土匪袭击,面临生命危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与时任桐梓县税务局局长刘瑞光途经娄山关时,遭遇土匪袭击。我们与土匪激烈交火。在交战中,我靠着一棵树向土匪射击,突然耳边轰的一声响,只觉耳朵火辣辣的。一颗子弹从我耳旁擦过,击断了紧挨着的树枝,差点儿打进我的脑袋。但是我们没有退缩,最终击退土匪,保护了国家税款安全。由此可见,当时税收工作环境多么艰险。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保护领导到北京参加全国税务会议
1951年,第三届全国税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被抽调担任贵州省税务局局长、西南地区税务管理局局长的警卫员,保护局长到北京参加会议。作为警卫人员,我看到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税务人员艰苦朴素的作风、敢于开拓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当年3月,接到召开全国税务会议的通知后,我作为警卫人员,和贵州省税务局局长一起坐汽车先到重庆,再与西南地区税务管理局局长一起从重庆出发,沿江而下到武汉,从武汉坐火车前往北京。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形势还比较严峻。为了确保安全,各省参加会议的税务局局长都带有警卫员。为了保护两位局长安全到达北京,税务总局专门给我开具了持枪证明,当时我携带1把配枪、55发子弹。到达北京后,局长们参加会议,我们警卫员负责会场警戒、安保、巡逻,保卫会场及参会人员的安全。这些警卫员中,我年纪最小。其他警卫员有的是抗战时期的“老八路”,有的是担任过班长、排长的老战士,但他们都不识字,我是唯一上过小学四年级、能够识字的。
这次会议的时间比较长,当时的税务总局首任局长李予昂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苏联的税务专家也参加了会议并作报告。苏联专家是用俄语作的报告,他每讲一段话,就由专门的翻译人员进行翻译。
会议期间,没有专门的食堂供这么多人就餐,有关方面就用办公桌拼凑成饭桌。没有凳子,大家全都站着吃,按先后顺序一桌一桌凑,领导和警卫员不分彼此一同就餐,领导们边吃边谈工作。当时李予昂局长也是这样就餐,和我们警卫员同桌,很是平易近人。这充分展示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税务工作者,从领导到普通干部,都是讲政治、顾大局、讲规矩、守纪律的。为了税收事业,税务人都怀揣为民的公心,保持革命时期艰苦朴素的作风、勤俭节约的美德、勤奋工作的传统。这些优良品质一代代传承至今,是税务人的自豪。
这次会议总结了1950年税务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1951年税务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加强研究经济情况,掌握税源;贯彻政策法令,力求简化稽征手续;加强组织领导,整训干部;完成税收任务。会议还研究讨论了临时商业税、摊贩业税、交易税的税法草案和合作社的纳税问题,明确了各级税务机关的组织领导和干部待遇问题。
当年5月,贵州省税务局召开贵州税务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税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贵州省税务工作。全省各地区税务局局长、县税务局局长全部到贵阳参加会议,桐梓县税务局局长刘瑞光也参加了会议。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信息发达,总局的文件需通过纸质形式发放到各地。由于贵州距北京遥远,文件到达时间就晚,所以直到5月才开会。
那时参会人员都带着笔记本做笔记,很认真。我见过刘局长记的笔记,非常工整、清晰,总局的精神、省局的安排,清清楚楚。我记得上面写着省局的要求有:必须完全保证总局安排工作落实到位,把执行临时商业税、摊贩业税、交易税的税法草案和合作社的纳税情况、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实践总结的经验及建议及时反馈给总局。
深夜用密电向总局报税情
1952年10月,我不再担任警卫员,而是到了税收一线,在遵义地区税务局负责税务会计工作。
当时总局规定,贵阳和遵义两地的税收情况,每天晚上10点前必须密电直报总局。那时候没有网络,我们都是手工统计,做好报表后,到邮局利用总局下发的电报密码,以电报形式报给总局。如有错误,总局在1个小时内会通知重报。我负责这块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总局仅要求我重报过一次。为此,遵义地区税务局获得了西南地区税务管理局的通报表扬。
事实上,在做报表前,我们要把当天收的税款用大麻袋装起来,冒着风险扛到近两公里外的银行去对账、存款,双方用算盘一笔笔核对。这样的工作方式持续了多年,后来才改为由银行收款,双方进行对账,结束了我们扛着税款去对账、存款的历史。此后,我辗转多个部门后又回到遵义地区税务局工作,直到1995年离休。
70多年来,我始终跟党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勤奋刻苦地干好税收工作;始终遵守纪律规矩,秉承为民服务初心,保持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诠释税务人尤其是新中国第一代税务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优秀品质。
如今,税收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愿新时代的税务人继续秉初心、担使命、弘传统,发扬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高质量做好税收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离退休干部局、贵州省税务局老干部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