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彦 通讯员姜传武 黄博)“纵观尧治河村的发展历史,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税收政策的助推,矿区变景区更离不开减税降费的拉动。”说这话的是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
尧治河村曾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从1988年起,村党委带领群众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兴办工厂,让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入选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
保康县有“中部磷都”之称。孙开林介绍,“原来满山砍树,遍地挖矿,生态环境破坏了,部分山体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村里陆续关停15个露天开采矿点、8家矿粉厂,投入6亿元累计植树50多万株,恢复植被1200多亩,造林1400多亩,绿色生态恢复率逾92%,还打造了尧帝神峡、磷矿博物馆、三界洞天等旅游景区,配套建设农家乐、休闲屋、养生馆等服务设施,带动村民“二次创业”。孙开林侃侃而谈,“昔日伤痕累累的矿区,已成功转型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他介绍,国家税务总局保康县税务局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广纳税信用贷,容缺办理出口退税,以税收优惠政策组合拳助力保康磷化工、涉农、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孙开林说,近3年马桥镇纳税人享受减税降费1.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