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违法人员操纵空壳商贸企业对外虚开的典型案例。涉案违法企业将制造业实体企业作为“销售”对象,高频次、大额度地对外多次虚开“螺纹钢”等品名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严重扰乱税收经济秩序。
稽查部门最初接到的本案案源线索是“疑似团伙虚开作案”。办案人员利用涉税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对涉案的本地几十户商贸企业的票流信息、业务数据等进行仔细筛查分析后,却并未发现这些疑点企业间存在关联关系和分层级“洗票”等团伙作案迹象。
虽然初查未达到预期目标,但工作细致、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并未气馁,以“受票数量”“开具指向”等指标为坐标,在仔细分析几十户疑点企业的大量数据后,硬是从中挖出了形迹“与众不同”的涉案企业。由于精准锁定了嫌疑企业,本案随后的查证工作一直未曾“跑偏”,最终使案件得以顺利破获。
因此,办案人员在查办类似涉及疑点企业较多的虚开案件过程中,面对烦杂、巨量的涉案企业数据,应结合案件的行业特点和已有线索,对涉案疑点企业票流信息、与经营有关的涉税数据、人员信息等实施定向分析和关联核查。通过设定分析指标、划分交易层级、寻找异常特征等方法,从众多涉案企业中准确剥离和“锚定”嫌疑企业,随后再采取以点拓线,点面结合等方式,对嫌疑企业申报数据、人员信息、资金走向等逐一进行追查取证,确认违法事实,最终将案件查得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