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税收经济分析“马步功”

2022年04月08日 版次:05        作者:何江

【新闻回放】据《中国税务报》报道,2021年全国省、市、县级税务部门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税收经济分析报告12000余篇,获各级党政领导批示5000余篇,在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态势、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了有力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蓬勃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发布的《国家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数据产量总规模为3.9ZB,占全球数据总产量的9.3%,居世界第二位。在海量数据中,税收数据由于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等特点,其分析和应用日益发挥重要价值。近期,各地税务部门在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过程中,很注重通过税收经济分析掌握减税和退税政策的实际效应,了解经济运行态势。税务部门向地方党政部门报送的税收经济分析报告,频频获得肯定性批示。

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更好地提升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落实成效、促使各地因地制宜做好稳增长工作,需要税务部门进一步练好税收经济分析“马步功”,深度挖掘利用税收大数据这座“金山”,充分发挥“晴雨表”作用,为地方党委政府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状况、适时采取应对举措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决策参考。从笔者工作实践看,提升税收经济分析能力,有必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立足税收本质。税收的增加或减少,会对投资和消费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税收经济分析应摆脱税收、税种之间的简单对比,摒弃以盲目促进经济增速为目的的落后观念,加强税收弹性分析和税收与经济关联度分析,以此反映税收与经济发展的适配度,并基于此深挖税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立足区域特点。税务部门在经济数据分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掌握的经济数据具有“最小颗粒度”特征,最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税务部门应立足区域特点,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焦点,税收经济改革重点和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问题,充分发挥税收数据反映经济动态较“快”、记载经济活动较“准”、覆盖经济领域较“全”等优势,让数据“说真话”,在分析工作中紧抓地域经济特点,在比对中强调可比性,在意见建议中注重可操作性。

例如,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兰州市税务局立足地方经济欠发达,工业制造和科学研发虽具备一定优势,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现实状况,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目标,通过税收数据分析精准反映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具有成长性的新业态企业等发展动态和趋势,为地方党委政府掌握微观市场主体动态、实施精准调控等提供了有效参考,各类分析报告先后获得税务总局主要领导,甘肃省税务局主要领导,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税务智慧。

——立足服务企业。税务部门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税收与经济的大数据融合分析,进一步落细到服务企业发展层面,围绕促进特色产业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财政学中有一个典型例子——18世纪英国政府开征“窗户税”,纳税人为了逃避缴税,纷纷用砖将窗户砌死,其结果是,居民住得不舒适,政府也征不到税。利用税收大数据进行经济分析,一个重要的立足点就是分析税收与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等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寻找和把握纳税人利益、企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从而促使企业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助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完善。

——立足提升质效。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明显,各地税务部门在开展日常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时,由于数据互联互通程度不够等原因,缺少横向数据对比和科学参考值,往往仅就地区性数据变化判断成效,难以从系统性角度研判税收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适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析成果质效。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分区域、分体量、分层次的数据库,在促进各地区数据贯通和加强系统性研究基础上,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数据与经济指标预警体系,从而丰富地区税收经济分析的维度,进一步提升分析结果质量,有力地促进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兰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