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默默无闻地工作,专业领域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她,直到诺贝尔奖奖牌和证书递到她手中的画面向全世界转播时,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字以及她所作出的贡献。“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一株青蒿草,一颗报国心,她从青蒿中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最近开展的“读观思践”活动中,我观看了电视剧《功勋》,其中《屠呦呦的礼物》讲述了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历经多年奋斗,最终研究发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的艰辛历程。看完整个故事,我受到深深的触动。
最令人感动的,是屠呦呦对使命的责任担当。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展代号为“523”项目的大规模抗疟疾药物研究工作。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接到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开始研发抗疟疾的中草药。当时全世界2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疟疾而去世,屠呦呦深知早一天攻克疟疾防治难题,就能够多拯救千万条生命。她临危受命,带领着只有3个人的项目组,紧盯攻克常山碱毒副作用的目标,一边收集研究文献资料,一边在简陋的实验室做实验,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抓紧每一分钟投入研究工作。在项目组的同事因为“派别”不同而不和时,她淡淡地说,在项目里只有一派,就是业务派。
最值得学习的,是屠呦呦对工作的专注忘我。自接受防治疟原虫病的任务后,她脑子里都在想着研究项目,哪怕是走在路上,都书不离手、眼不离书。有时她忙于做实验忘记吃饭,等想起来时,食堂早已下班了。而与工作中的全心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在生活中经常忘带家门钥匙、忘记接孩子放学。为了收集各地治疗疟疾的偏方,她长期在外地调研,出差时不记得锁门,也没有告诉父母和孩子,她父母从宁波带着小女儿来看她,等了1个月也没能见面。正是这种把工作装进脑子里、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韧劲,成就了她。
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为了战胜疟疾,她几乎整天泡在实验室,在经过反复验证、认为常山碱不符合新型抗疟药物要求时,她不媚上、不畏权,根据科学判断,果断提出要转换思路,重新寻找防治疟原虫疾病的办法。在研究期间,她和她的团队在2000多个药方中选取了600多个作为筛选新药的依据,不断实验。她说:“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不管是从中药店买的药材还是野地里长的植物,不管是水煎还是绞汁,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
最值得敬佩的,是屠呦呦对事业的执着奉献。当实验室意外着火、前期的实验成果毁于一旦时,她说:“其实火灾不是问题,火灾反而对我们是个提醒,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取工艺还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当实验遇到困境,无法验证对人体的药效和安全性时,她第一个站了出来:“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为了降低后面批次大剂量试药同事们的风险,她背着同事们第一批就选择了危险性更高的大剂量服用组。这些都充分展现出屠呦呦带领团队勇往直前的执着精神。
她像一株挺立的青蒿,顽强、倔强、执着地向高处生长,拥有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终于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税务工作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做好自己的事,就会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特别是当前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进入攻坚期,青年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职责。
虽然时代不断变化,但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始终需要继承和发扬。青年干部要深入学习前辈的优秀品质,立足本职工作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建设,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和决心服务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作为新征程上的税务干部,我们有情怀有责任有舞台。我们要学习屠呦呦那种投入工作的干劲、忘我钻研的拼劲、追求真理的韧劲,脚踏实地地做、实实在在地干,不断提升自身干事创业的本领,为奋力推进税收现代化贡献青年力量,书写精彩华章。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