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使用许可证 报税通关更轻松

2022年06月17日 版次:06        作者:王永亮

进(出)口许可证,是一个国家主管部门给进出口商签发的允许商品进、出口的证书,是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的单证。企业必须持进(出)口许可证向海关进行申报,海关查验相符后才予以放行。能否合规使用进(出)口许可证,直接影响涉证货物进出口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涉及后续进(出)口关税和其他税收优惠的享受。近期,笔者在梳理企业案例时发现,一些企业在进(出)口许可证的使用上,对相关政策规定把握不准,很有必要引起重视。

只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可以申领

现行政策规定,无论是进口许可证还是出口许可证,申请者只能是对外贸易经营者。对外贸易经营者在向商务部门申请签发进口许可证和出口许可证时,应留意主体问题。

举例来说,国内某家医院欲进口一台二手医疗设备。该医院无对外贸易经营权,也不属于对外贸易经营者。为顺利购进二手医疗设备,医院委托上海某外贸公司代为办理进口手续。虽然医疗设备进口后最终的使用者是医院,但申领许可证的主体应为外贸公司。

许可证的管理范围有明确界定

某企业向海关申报进口商品编号为9022300000的“X射线管”后被海关稽查,并移送到海关缉私局,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原因就在于,企业申报的X射线管是旧的,商品名称中没有标注“(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申报的商品编号是正确的,但由于商品名称是错误的,存在逃避海关对许可证货物监管的可能性。

《进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2022年)》和《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2022年)》均强调,许可证管理范围以货物种类及货物名称为准,海关商品编号供海关申报参考。对外贸易经营者需要特别注意这条规定。一般来说,海关监管通常以商品编号为准,而在许可证管理中,商品编号让位于货物种类与货物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海关对于商品新旧的判断有着特定的标准。例如,《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71号)第二条明确,旧机电产品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电产品:已经使用(不含使用前测试、调试的设备),仍具备基本功能和一定使用价值的;未经使用,但是超过质量保证期(非保修期)的;未经使用,但是存放时间过长,部件产生明显有形损耗的;新旧部件混装的;经过翻新的。

对外贸易经营者在进口之前,应该依据上述规定对进口商品新旧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正确申报。属于旧机电产品的,必须办理进口许可证后方能进口。

进、出口许可证有效期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进口许可证和出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不同。相比之下,出口许可证比进口许可证的有效期更为严格,一旦超期,企业没有机会延期。

《进口许可证申请签发使用工作规范》(商配规发〔2020〕208号)第十七条规定,进口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发证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进口许可证应当在有效期内使用,且只能延期一次,延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需要跨年度使用时,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次年3月31日。

《出口许可证申请签发使用工作规范》(商配规发〔2020〕209号)第十八条规定,出口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且有效期截止时间不得超过当年12月31日。出口许可证应当在有效期内使用,逾期自行失效,海关不予放行。

鉴于此,笔者建议企业在申领许可证时,协调好供应链各环节,预估最佳的办证时机。

关注指定口岸与指定监管场地变化

企业一旦取得许可证之后,必须按照许可证载明的内容开展进出口活动。

比如,报关口岸填报了南京海关,并取得了许可证。此后,因为赶交货期,改为在上海浦东机场海关申报进口。这时,就会出现许可证报关口岸与企业实际报关口岸不一致的问题,很可能导致货物无法顺利进口。企业必须依照程序更改或者换领新的许可证,或将货物退运出境后重新从南京海关申报进口。

除了实际报关口岸要与许可证报关口岸一致外,企业必须留意指定口岸和指定监管场地问题。对于特定的货物,并不适用全国通关一体化的通关模式,而是必须从指定口岸海关申报进口。

例如,国家对汽车、药品等的进口实施指定口岸管理,对粮食、肉类以及水果等实施指定监管场所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指定口岸与指定监管场地通关的货物类型,处于动态的调整中,相关企业应及时关注海关总署网站信息,确保从指定口岸海关申报进口。

注意与其他报关单证的一致性

在国际贸易中,对外贸易经营者会制作并申报大量的贸易单证。除了许可证,企业通常还要填报报关单、原产地证、提单、各种批件等。如对外贸易经营者许可证的记载内容与其他单证不符,可能受到海关质疑,从而影响通关。

例如,X射线管在许可证上申报为“X射线管”,在报关单上申报为“X射线影像增强器”;许可证上原产国按照非优惠原产地申报为韩国,原产地证按照RCEP优惠原产地规则申报为日本。这些单证之间的不符,都有可能导致通关受阻。

鉴于此,笔者建议企业在办理许可证管理货物通关时,尽量将其与非许可证管理货物分开填制报关单,分开申报。一张许可证对应一张许可证货物的报关单,非许可证管理货物单独填报报关单。这样分类申报,可以降低出错的概率。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