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花:我乐意当一名税收宣传员

2022年07月04日 版次:06        作者:马丽娟 本报记者 马国柱

王兰花,回族,宁夏吴忠人,1995年11月入党。她带领“王兰花热心小组”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20多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20多起,开展公益活动7020多场次,推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志愿者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9.8万余人。

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有一位年过七旬、党龄27年的回族老人,名叫王兰花。她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热心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

“吴忠有个王兰花,身后跟着一群‘傻’大妈。”在吴忠市,不少群众都知道这句顺口溜。说她们“傻”,是因为她们年复一年地进行志愿服务,却不求任何回报。

2004年,在社区居委会干了十几年的王兰花光荣退休了。但信任她的居民没有忘记她,遇到下水不通、暖气不热、困难老人需要照顾时,还是习惯性地给她打电话,到社区找她帮忙,甚至有的直接找上家门。

“我一琢磨,人退休了,但是思想不能退休!共产党员的价值就是在为群众服务中体现出来的。”2005年,王兰花与6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没有场所,她就在家里腾出一间房作为服务点;没有固定联系电话,她的手机就是“服务热线”。就这样,王兰花和志愿者们每天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8年,利通区金银滩镇团庄村一名不到6岁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生命垂危。孩子父母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但还是凑不够医疗费用。王兰花得知后立即带头捐款,并召集志愿者们发动社会力量筹集捐款。“那段时间,我们见门就进、见人就说。每筹到一两千元就赶紧汇到医院,前后筹到了爱心捐款13万多元。”王兰花说。最终,孩子的病情稳定下来,直至今日一家人还与王兰花保持着联系。

一件件好事办在了群众心坎上,“王兰花热心小组”的名气和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吴忠市利通区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目前,在该志愿服务中心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已达9.8万余人。他们像一盏盏小橘灯,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为更多人引路。

王兰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帮助别人上,对自己的家人却有太多亏欠。2013年,王兰花的丈夫患了癌症,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可她却因在外忙碌而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丈夫。“有一天他突然提出想出去看看,那天我正给一名孤儿争取补贴,心想过两天再陪他出去。结果第二天,他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就不行了。”王兰花眼里噙着泪说,这是她这辈子最遗憾的事。

服务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看到小区封控、社区人手短缺,王兰花坐不住了。她赶紧联系社区要求加入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在她的号召下,50多位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加入了抗疫大军,参与测温、出入登记以及公共卫生消毒等工作。

2021年“七一”前夕,王兰花荣获“七一勋章”。从北京领奖回来后,她马上接受各类采访、进行宣讲,还带领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文艺演出、观摩交流、联合其他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用自己的事迹感染更多的人。她总说:“服务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如今,王兰花和她的志愿者们已遍布吴忠市各个角落,她们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税务干部奋进新征程。今年6月,王兰花应邀为吴忠市税务局的干部们讲述了她和志愿者们的感人故事,还谈到自己对减税降费政策的看法。

“受疫情影响,吴忠市的好多店面都不如从前红火了,打工的人也不好找活干。国家想到了群众的困难,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国家把税减了,做生意的负担就轻了,日子也更有盼头了。”王兰花说,“税收是国家的基本保障,现在医保、社保也都出台了好政策,社区里的人都在夸。吴忠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疫苗、做核酸检测都是免费的,这些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我乐意当一名税收政策宣传员。”

不久前,王兰花刚刚出席了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她自豪地说:“能当上党代表,能把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带到党代会上,我感到无限骄傲和自豪。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