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热血固金瓯

——走进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前线指挥部
2022年07月04日 版次:07        作者:雪泥

石家庄是一片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从太行深处到滹沱河畔,从革命圣地西柏坡到井陉县辛庄乡“百团大战”旧址,从见证炮火硝烟的老槐树,到刻印着历史褶皱的作战地图……处处留有红色遗迹。

最近,趁着周末,我和家人来到石家庄市井陉县洪河漕村。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率领八路军打响了“百团大战”第一战役——破袭战,破坏石太铁路,攻克天险娘子关,占领井陉煤矿。而洪河漕就是“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所在地,聂荣臻当时就在这里驻扎,这里还诞生了“将军救孤”的佳话。

从山脚下进村,一路蜿蜒向上。村舍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道两岸。绿树掩映村庄,道路紧临河道崖边,一蓬野生的枣枝从崖下探出头来,绿生生的枣子挂在枝上,垂手可摘。村中,既有青石灰砖砌的老屋,也有门户精致、装修现代的新舍。河岸对面,一棵高大的合欢树花开绚烂,摇曳生姿,一派安详的景象。

一路缓缓上坡,我们来到位于村子高处的“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旧址”。这是一处农家小院,石头砌成的房舍和院落干净整洁。北上房三开间,屋前一棵石榴树枝繁叶茂,树下有一张刻有棋盘的石桌,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依然清晰可见。

选中洪河漕作为百团大战的指挥部,一是因为洪河漕村距离敌占区距离适中,加上村里群众基础好,安全可靠,方便指挥。二是地势上占优势。村里的房屋落差较大,下面的房顶与上面的院落齐平,通过梯子就可以到达另一家,转移迅速方便。如果与敌人遭遇,方便打阻击,能掩护指挥部立刻安全转移进山。

这次战役中,杨成武领导的中央纵队向井陉煤矿的日军发起破袭战。井陉抗日政府组织了军需、总务、慰劳、民兵指挥等部门,组织起担架队、运输队、割草磨面队,还建立了兵站、粮站、草站、交通站、供水站和慰问站,为部队提供粮食马匹和向导。为了保证战役顺利进行,井陉抗日政府路北区筹备谷草30万斤,军粮2050石,路南区动员公粮1500石,全力为抗战做好充分准备。

战斗打响后,井陉民兵参战的有近5000人,他们配合大部队拆毁路轨,割断敌人电线,炸坏桥梁。其中,青年民兵运装备、抬伤员,儿童团组织了割草队,妇女组织了洗衣队、缝补队,老人们组织了磨面队。沿大路的各个村庄,每个村都搭席棚、围场地,设立了慰劳站,提供茶水和食物,接待救治伤员。可以说,在路北根据地,每家每户都捐粮捐物,全民总动员,人人都参战。

这次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计划,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日军哀称此役为“挖心战”,战役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聂荣臻元帅在86岁高龄时,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这些故事,令我们一行人热血沸腾,仿佛看到军民一心筑成血肉长城的壮丽场景。

旧址北屋西间的墙上,挂了一大幅“百团大战”示意图,条桌上有聂荣臻将军用过的马灯和油灯。木质窗棂上,糊的还是白色的茅头纸。土炕、火灶、小木桌、通向山后的地道,一切都保留着原样,那些子弹呼啸、炮火遍地的战争岁月,仿佛触手可及。

北屋东间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一代名将救孤女,千秋佳话留人间”。当年,在攻打井陉煤矿的战斗中,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救出了日本小女孩美穗子姐妹。在聂荣臻将军的指示下,姐妹俩被送到洪河漕。聂荣臻将军对两个孩子关怀备至,悉心照料。两天后,他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亲笔信,几经辗转,将姐妹俩送还日军。

旧址院外的开阔地上,立有一块刻着“聂荣臻将军送孤处”的石碑,聂帅送别日本小姑娘的珍贵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岁月苍茫,几十年过去,石碑已有些风化,但历史的印记依旧鲜明。

从1980年至今,美穗子共来华6次。2002年,她来到洪河漕“谢恩”,一力促成“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新馆的建成。院内树有聂荣臻将军拉着幼小的美穗子的汉白玉雕像和“聂帅救孤纪念碑”。纪念馆二楼的展厅里,摆放着当年聂帅用过的办公桌椅、护送美穗子姐妹的挑筐。杀戮和施救,这鲜明的对比,恰好印证了孟子之言:仁者无敌。仁义之师,必得天下。

走出纪念馆,战争的硝烟关在身后。站在此处向四周望去,天空湛蓝,青山苍翠,心情顿觉明亮。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这阳光明媚、平安祥和的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进拼搏建设起来的。这盛世,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可以告慰革命前辈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矿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