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走”“你们走”“我不走”

2022年07月11日 版次:01        作者:赵伟 袁文灿 田江韬 本报记者 周挺

3月初,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按照税务总局部署,成立退税减税工作专班,负责综合协调全省退税减税工作。

“跟我走!”“你们走!”“我不走!”集中办公3个多月来,专班在抓好退税减税政策落地上下苦功夫、狠功夫,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的生动故事。

“跟我走!”

到一线解决问题

“你看,天堑变通途了。”对着手机上一张高速公路图片,贵州省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退税减税办主任张蕾自豪地说,“这条致富大道能如期通车,有我们税务部门的一份力量!”

这条路就是5月31日通车的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贵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有力提升了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至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的运输能力,助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在建设期,因为资金紧张,工程进展一度滞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税务局了解情况后,及时辅导承建企业——贵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申请留抵退税。由于数额大,黔南州税务局第一时间向省税务局退税减税办汇报。

企业的难题就是税务人的难题。“跟我走,一起协调,确保企业退税款及时到账。”张蕾和同事立即与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联系,协调退税资金调拨入库。很快,12.5亿元的退税资金直达贵黄高速公司账上。“有了这笔退税资金,我们就可以全力以赴把滞后的进度追上来,确保如期通车运营。”企业总经理闫忠斌说。

“快,跟我走!”这是3个多月来张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下基层、进企业、到一线,全省过半的州市留下了她的足迹。

“你们走!”

互帮互谅的税务好同事

“烟酒行业的退税情况和同比数据,我下午3点给您。”

“1月—5月退税减税分析报告,下班前要发给省政府。”

…………

贵州省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处长、退税减税办副主任马意奇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前,一只手接听电话,一只手忙着记录要完成的工作。

“马主任的电话非常多,经常一个接着一个。”专班成员尤聪聪告诉记者。

每天平均工作11个小时,接听一个个电话、处理一项项事务,查看一张张填满数据的表格,斟酌一份份报告……马意奇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工作中她要求自己是“拼命三郎”,但对同事却关照有加,是妥妥的“知心姐姐”。

4月29日中午,马意奇刚出差回来就召开专班例会,通报调研情况,了解工作进展,梳理紧急任务,部署下周工作。

“好了,你们先走,剩下的工作我来做。”在马意奇的催促下,一连奋战数日的专班成员下班走了。

“我看大家太辛苦了,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实在是心疼。”而那天,当马意奇离开办公室时,时针已指向凌晨。

同样关心大家的还有收入规划核算处副处长、退税减税专班专职副主任韩友玮。韩友玮放弃陪护正在高考的女儿,与大家一起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自己身体小毛病不断,仍然在坚持,但看着同样生病的同事袁文灿,却催着对方去拿药。“你们走,我来做。”每次她都这样说。韩友玮并非不需要休息,只是因为她心里装着同事。

“我不走!”

用自己的肩膀主动扛起责任

深夜,窗外小雨淅沥,屋内繁忙依旧。在退税减税专班办公室,有的在查看报送内容,有的在统计报表,有的在拟写报告,有的在拨打电话……这只是专班日常工作的一个画面。

这群从基层抽调上来的年轻人,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在责任感的驱动下,在紧密配合中,抱成一团,用“我不走”的精气神,释放出“1+1>2”的澎湃动力。

为了钻研政策、归口数据,黄婷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天跑上跑下,忙于会议室安排、新闻报道等工作的舒婷,被同事们戏称为“小陀螺”;尤聪聪看病的预约一推再推,周末干脆带着孩子来加班;沈伟是统计核算的行家里手,每天要完成上万条数据的统计、交换、审核和推送,成了各部门的“数据仓库”……

这群可爱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担当,让汗水在退税减税一线挥洒,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稳落细添上靓丽的青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