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税务青年记者的逐梦故事

2022年07月11日 版次:07        作者:本报记者 张中艺

今年4月,中国税务报社4位青年记者在税务总局机关举办的“永远跟党走 奋斗绽芳华”的主题讲述中,以记者的视角讲述近年来采写的税务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鲜活故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得到了税务总局领导的点赞好评,展示了报社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努力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要求的青春风采。

好讲述离不开好故事,好故事离不开好记者。让我们一起听4位记者说说好讲述背后的故事。

好讲述靠精心打磨

一场好讲述的灵魂在于内容。“讲自己的故事”“贵在真实”,这是本次讲述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税务报社团支部书记何乐说。

“报社青年记者,是税收事业发展和税务人奋斗故事的记录者、见证者和传播者。我们以这个身份作为切入点,讲青年记者自己的奋斗故事,也讲税务人的奋斗故事以及税收事业的发展历程。”何乐说。

每位讲述者500多字的内容,看似不长,但确定内容却花了很多心思。接到任务后,4位记者回忆了自己采访中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通过总结归纳,用3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的感想,即“奋斗”“担当”“奉献”,整个讲述的基本框架就按照这3个关键词来确定。因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且一共有4位记者讲述,每人讲的时间就更少了。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明确要突出讲故事,给观众带来采访一线最鲜活的税收故事。

10天,从只有一个想法到讲述完整呈现在视频中,4位青年记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每天午饭后、下班后加班加点,不仅保质保量完成讲述内容,还把台词全部烂熟于心。何乐回忆道:“方案初稿由徐沙浓完成,当天下午明确主题,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把初稿给我了。”

讲述开头,以革命先驱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青春》一文来切入,也是团队讨论的成果。结合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的时点,追溯当时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青年经历,大家一致认为李大钊的事例十分贴合主题。讲述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都是经过团队反复策划最后定形的。

在形式上,他们也下了不少功夫。“彩排时,背景板和着装颜色的搭配,麦克风是用耳麦还是手持等,类似细节我们都尽量考虑周全,因为这关系到表演时观众的观感,也会影响讲述者的现场发挥。”参与讲述的刘晨曦说。正是因为认真打磨每个细节,精心准备,多次排练,不断磨合,所以在税务总局机关表演时,大家都发挥出了最好的状态,也收获了观众的如潮掌声。

好记者永远在路上

“对于记者来说,出发是一种担当。”讲述中这句话特别能反映记者的工作特点。税务记者就要深入到火热的税收工作一线,深入到广大税务人和纳税人之中,获得最鲜活的新闻线索,所以好记者永远在路上。

他们的讲述中,青海大库土村回族老人拜学明和税务总局驻村干部的深厚感情,让人不禁动容。两次到大库土村采访的杨志聪说:“见到拜学明老人时,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与税务帮扶干部的感情。到他家采访,他热情地带着我们参观厨房和厕所,他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他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记者,脚下沾泥,笔下才能铺满芬芳。“真正鲜活的东西都来自基层,来自细节,光凭文字材料是无法发现的,只能靠记者到基层去发掘。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才能展现特点,打动人心。”杨志聪说。

徐沙浓分享了她对西藏米林县税务局局长扎庚的印象:“在‘最美税务人’发布仪式现场,扎庚局长接受完央视采访后回到台下,坐得离我很近,我发现他并没有沉浸于获奖的喜悦中,而是一直拿着手机回微信、打电话处理工作。”徐沙浓当时就想,米林县税务局的工作之所以越干越好,和扎庚局长的以身作则、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

而记者徐沙浓的默默付出,总是在路上。每当有重要会议的采写任务,开会当天就要完稿,在往返途中,她不浪费一分一秒,克服晕车的痛苦,思考稿件的结构或用手机记下想好的文字。而在现场时,她见缝插针,抓住一切时机采访、拍摄。

“通过一系列采访,我慢慢锻炼出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真就是磨出来的。”徐沙浓说。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工作中,这位刚入职一年半的青年记者,获得了历练和成长。

好选题源于长期积累

税务系统有千千万万身处他乡的干部,他们努力拼搏,为税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凡贡献。2021年中秋节前夕,孙丽娜以在他乡奋斗的税务人为主题,做了一期《我在他乡挺好的》特别策划。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看了这组报道后深受感动,并欣然撰写读后感,发表在《中国税务报》上。

说起这次选题策划背后的故事,孙丽娜认为,有偶然,也是必然。“做税务记者近5年来,在采写报道的过程中,很多坚守在他乡的税务人带给我太多感动,就一直想做一期报道来反映他们的平凡和不凡。”当时,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热播,展现普通人独在异乡的奋斗和对故乡的牵绊。而去年,孙丽娜的家乡郑州遭遇特大洪水,她对家乡很关心,这让她进一步体会到在异乡工作的不易。这些都启发了她,策划这期选题,从定方向、找人物到编稿件,一气呵成。

“在编辑稿件时,我对几位在他乡工作的税务人的心路变化特别有共鸣。报社领导曾经指导我们,做选题、写文章,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正是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编采经验,让孙丽娜发现了引发读者共鸣的“宝藏”。

做记者几年,杨志聪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学习。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出去采访有很多专业知识听不懂,话题越聊越深,到最后彻底听不懂,也得不到想要的素材。只有平时多学习专业知识,采访前做好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抓到‘活鱼’。”

几位青年税务记者在一次次做策划、跑新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业务能力,也通过自己的报道记录了税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展现了每一位为了税收事业踔厉奋斗的税务人风采。

作为报社分管青年工作的负责人,副总编辑陈顺扬谈起本次讲述活动时表示:“本次讲述活动,展现了报社青年在工作中努力拼搏的风采,进一步提升了报社青年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