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逐渐建立起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等多个环节,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增值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以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为辅助的绿色税收制度。安徽省宣城市税务部门通过调研发现,绿色税制在助力资源节约、推动创新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循环低碳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以更好地发挥绿色税制的作用。
绿色税制在宣城的落实效果
绿色税制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宣城市的环保工作,PM2.5浓度值由2018年的4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29.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指数由2018年的86%提高到93.1%,空气质量居安徽省第二;地表水水质指数提升至全省第三位;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
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来看,2019年—2021年,宣城市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即征即退增值税5亿元,享受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2.7亿元,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由2018年的338户,增加到2021年的2038户,2021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营业收入48亿元,较2018年增长11%。其中,广德市通过对建材企业综合治理,将17家建材企业整合为6家,淘汰落后产能,打破了以往靠高污染生产建材为主的格局。数据显示,税收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调节激励作用明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动力,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能力。
数据显示,虽然宣城市环保税纳税人由2018年781户增加到2021年的1121户,但宣城市环保税收入总额由2018年2796万元下降至2021年1988万元,同比下降29%。绿色税制的实施,倒逼市场主体通过产业升级、选择寻求相对环保的替代品和进行技术革新,减少污染物排放。据统计,2018年—2021年宣城市企业用于节能环保设备投资额达2.5亿元,年均投资额6325万元,相较于2017年的2311万元增长174%。
宣城市不断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税开征以来,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免征环保税3033万元。目前,宣城市已完成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实现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通过环保税税收优惠激励作用,有效促进了企业污水集中处理。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长三角区域各省征收标准差异较大。目前,安徽省环保税征收标准低于沪苏浙。环保税法规定,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实行浮动税额,安徽省适用税额执行税法最低标准,对大气和水污染物分别实行统一的税额。耕地占用税适用税额标准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二是部门合作有待提升。绿色税制的实施,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各产业的联动提升。受生态环境部门监测人员配备及技术条件制约,加之税务部门环保专业人员缺乏,两部门在联合开展税源核实、执法检查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中涉及部分污染物排放量难以确定。目前绿色税制的具体范围没有明确,绿色税制的实施也没有纳入地方政府常规统计工作,加之部门间信息沟通、数据传输有待加强,对于绿色税制的实施效果评估难以实时开展,不便于政府领导及时掌握实际情况,相关部门也难以及时跟踪、监控“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推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建议
一是统一区域征收标准。按照区域协同发展要求,在环保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征收标准方面,统一长三角区域各省征收标准,加强各省间的联合监管与协作,减少省、市、县间税额级差,避免税收政策洼地。
二是加大治污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使用节能环保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研发出低能耗、低排放、绿色环保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提升产品在省内、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是健全协同共治机制。明确绿色税制实施范围,规范统计口径,将绿色税收征收、优惠及相关企业、产业发展数据等纳入各级政府常规性统计范围,加大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及时跟踪、监控绿色税收效果、“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加强地方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配足配齐环保监测人员,加大对污染物监测设备的财政投入力度,对纳税人用于环保设备和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投资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建立绿色发展奖励机制,财政资金要重点支持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加大对排污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环保建材使用、充电桩建设的投入,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升级。通过各部门协同,放大绿色税制社会效应。
四是强化绿色招商培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招商引资及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过程中,重点加大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关注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宁缺毋滥。
设计包括绿色税收为内容的绿色考评指标,各级政府要增大对下级政府绿色绩效考评权重,加大对相关市场主体绿色效益的考核,实行“黑、白名单”制度,对黑名单企业启动市场退出机制。
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支持污染重点企业、行业、区域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集中人才、资金、土地、设备等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清洁能源使用,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绿色转型。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宣城市税务局)
分 析 力
安徽省宣城市副市长汪侃在收到这份调研报告后表示,这份材料很有意义,数据翔实、分析深入、建议中肯,对推动宣城市“双招双引”及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希望进一步加强税收共治,持续助力打造“美丽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