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税收指数透露经济发展新态势

2022年07月27日 版次:08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课题组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利用增值税发票、申报入库等税收大数据构建的税收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以下简称“税收指数”)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依靠创新、创业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绿色经济”转型、内外市场融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取得了成效。

从指数逐月跟踪来看,广州近年税收指数快速增长,平均增速均在两位数,2021年12月达到1.29,为近年最好。从税收数据分析来看,2021年广州市销售开票金额达11.4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14%,月均活跃市场主体33.9万户,两年平均增长11.9%,税收收入总额4821亿元,两年平均增长1.9%,展现出广州市场规模扩大、生产经营活跃、创税能力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受退税减税政策影响,2022年上半年广州税收收入总额实现2125亿元,同比下降20%,但税收优惠红利的释放,使得广州市销售开票金额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5.1%,月均活跃市场主体36.9万户,同比增长17.2%,充分反映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心剂”作用。

近年来,广州税收经济虽然保持稳定增长,呈现出较明显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定隐忧,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考验、市场需求收缩、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大背景下,亟须关注和改善。

一是能源消费居高不下,产税效率有待提升。税收数据显示,高耗能产业产值逐年提升,2021年全年达6126亿元,两年平均增长4.6%,2022年上半年达3031亿元,同比增长9.3%,而制造业的单位能源支出税收贡献较低,年均仅0.4元左右(即1元能源消耗产出税收0.4元)。可见广州能耗税收产出效率不高,制造业企业如何降低能耗、提高效益、加快转型,将成为广州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

二是贸易出口备受冲击。税收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广州进出口贸易受到了不小影响,海关进口额为1537亿元,同比下降14.6%,贸易出口额2487亿元,同比下降23.3%,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广州,贸易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三是新增主体过度集聚,区域协调存在隐忧。税收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市新开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天河、白云、番禺三个区,三区合计占比超50%,表明新增市场主体有过度区域集聚的现象,给广州持续推进协调发展带来一定隐忧。

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把握新经济驱动的战略趋向。为此,广州市在疫情防控、需求收缩、预期减弱的阶段,需从加快绿色产业构建、做大做强国内市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入手,增强广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