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国际税收研究方法之前,我们先对国际税收研究的具体含义进行简要界定。在实践中,国际税收研究通常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国际税收研究主要指对跨境所得征税及相关问题和现象的研究;广义的国际税收研究是在狭义国际税收研究的基础上将国外税收研究囊括进来,主要是与国内税收研究相对应。本文内容仅指广义国际税收研究。基于国际税收研究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们较为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侧重外文一手资料的文献法。鉴于国际税收研究受客观实际条件限制,难以像国内税收研究可以采用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多依靠的是文献研究,即主要通过文献获取国外税收政策和征管的主要做法及学术观点等相关内容。基于文献研究在国际税收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文献的质量是影响研究成果优劣的关键要素,对高质量文献的搜集获取和准确理解也就成为文献研究的第一步。为确保获取文献的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我们在实际研究中多是直接搜集外文一手资料,通过访问各国财税部门、智库、主流媒体等网站搜集税收政策和征管现状、改革计划、预期效应等相关内容。
同时,通过访问荷兰国际财税文献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网站和数据库,获取更加全面和综合性的文献。例如,为及时了解世界主要经济体税收现状、把握税收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部分国家财税部门、智库等官方网站搜集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税收政策和征管改革信息,编译了《G20财税动态》,为国际税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我们还编译了多篇国际组织发布的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如税收政策类的《税收政策改革(2020):OECD及部分伙伴经济体》年度报告和税收征管类的《税收征管3.0: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支持发展中国家税收征管数字化》等报告,形成了“国外税收文献编译系列”,成为国际税收研究的重要文献参考。
侧重典型国家典型做法的案例法。开展国际税收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影响因素在我国税制和征管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国际税收研究需要准确识别和揭示这些国际因素,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考和建议;二是分析研究其他国家税制和征管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揭示相关要素,供我国国内税收改革参考借鉴。在第二类研究中,研究对象必须选取有代表性或参考价值的典型国家和典型做法,才能有助于实现研究目标,体现研究价值。例如,我们在跟踪世界主要国家税收发展动态时,选取了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突出了典型国家的代表性;课题组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7月分别在《国际税收》发表的“国外税务组织机构改革研究”“加拿大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及征管经验探析”等研究成果,就是结合国内税制和征管建设需要,运用案例法选取典型国家、典型做法所开展的研究。当然,典型国家、典型做法的案例选择需要建立在对国际税收整体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要选得准、选得精。
侧重对比分析的比较法。比较法,特别是国际比较,在国际税收研究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主要是对若干国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异同揭示一般规律。例如,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都不同程度采取了税收应对措施,我们通过对主要国家的税收应对措施开展国际比较,总结出有参考价值的普遍做法,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建议。此外,在典型国家的案例研究中,需要运用比较法将典型国家做法与我国的做法进行对比分析,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推导出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这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比较多,而且能更加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侧重概括总结的归纳法。国际税收研究虽然离不开对具体国别税收或某一税收事件的了解,但研究的目的并非就事论事、就具体论具体,而是要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事物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归纳法。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世界税制整体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研究。世界税制发展状况与趋势是我国国内税制发展改革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因此是国际税收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具体国别的税收发展情况,同时需要运用归纳法对纷繁的具体国别情况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得出世界税制整体发展情况的结论。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编著的《世界税制现状与趋势》年度出版物,就能够充分体现归纳法的运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国际税收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上述方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通常在一项研究中,为有效实现研究目标,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