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税务局自承担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精确执法专项试点任务以来,在充分利用法律资源打造集“枫桥式”税务分局、公职律师涉税争议咨询调解中心、天府中央法务区四川省税收法律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税费争议多元化解体系,提供精确税收法律服务及时定分止争的基础上,聚焦征纳双方关切的税务执法事项,以税务行政处罚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税务执法质量智能控制体系试点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规范税务执法行为深度结合,深入推进税务精确执法。
多方位推动税务执法智能化控制
“我们制定方案,从基础做起,多方位推进。”四川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刘建说。
据介绍,接到精确执法试点任务后,四川省税务局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泸州市税务局、绵阳市税务局等单位为试点工作直报联系点,在税务总局指导下建立联络协同机制;制定税费征管岗责清单并同步嵌入金税三期系统;构建征管质量综合指数并将其固化到税费征管报表中心,自动生成数据,开展税收征管质量监控评价;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综合税费政策工具箱”功能,为精准分析数据提供参考;推动税务执法智能控制,对欠税催缴等29项税务管理事项智能处理,实施代开发票事中智能化分类管控,制定全省代开发票办理标准,区分5类代开情形,形成4类监管规则并嵌入信息系统,并试点探索建设逾期申报的税务行政处罚智能控制功能模块(以下简称“处罚智控模块”),实现行政处罚自动处理和执法质量智能控制。
有关举措实施,效果逐渐显现。如代开发票智能化管控以来,试点单位代开发票户数、金额分别下降20%、40%。泸州市税务局对逾期申报“首违不罚”实现系统自动判断、智能提示、智控流转的智控处理;在电子税务局实现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主动提示、审核前置、系统分析、一键确认”,已提供智能化服务46次,累计退税1.18亿元。江安县税务局制作非强制性执法方式分类适用清单,明确对不同方式分别适用风险提醒、约谈警示、自查辅导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规范相关程序和文书。
跨区域统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尺度
在试点推进精确执法过程中,四川省税务局也在税务总局指导下开展税务执法质量智能控制体系试点工作。结合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四川省税务局联合重庆市税务局,以税务行政处罚为突破口,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协同落实“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推动执法区域协同,促进税务执法质量智能控制体系建设。
2021年12月31日,四川省税务局和重庆市税务局联合印发《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使川渝两地7类62项税收违法违章行为税务行政处罚“一把尺子”。在编制川渝裁量基准过程中,双方探索裁量基准的信息化应用,尽量通过违法次数、发票份数、改正时限等可量化因素计算处罚金额,为下一步实现税务行政处罚智能控制提供制度基础。
2022年10月,四川税务部门将《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嵌入系统,上线试运行处罚智控模块,实现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从规章制度到技术操作层面的并轨。同时,运用“数据+规则”驱动,实现税收违法违章行为自动识别、违法违章情节自动判断、“首违不罚”判断提醒、集体审议线上留痕、处罚金额自动计算。
10月19日,泸州市江阳区税务局通过处罚智控模块开出第一份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标志着四川省税务系统在推进税务行政执法质量智能控制体系建设中迈出关键一步。
税务处罚统一智能利好征纳双方
“以前,我们的税务代理人员为企业办理逾期申报业务,常遇到同事不同罚的情况,现在全省、川渝都是一个标准了,处罚过程和金额也公开透明,再不用费力向客户解释了。”泸州公正税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说。
重庆商社新世纪百货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在川渝两地有商超近百家,该公司南充片区财务负责人叶雪萍在办税期间了解到川渝两地税务行政处罚标准统一且处罚金额自动计算后赞叹:“太好了,这下再不用为川渝两地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差异影响公司标准化管理操心了。”
对于处罚智控,基层税务人员也高度认可。泸州市江阳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雷声隆表示:“过去我需要人工判断纳税人是否符合‘首违不罚’条件,查询裁量基准确定处罚金额,现在点击处罚智控模块,系统就能自动判断罚不罚、罚多少并生成文书,执法规范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泸州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我们重点突破,实现占处罚量95%左右的逾期未申报处罚的智能控制。处罚智控模块上线后,以泸州为例,可实现每年约1万件税务处罚自动精确处理,减轻基层约5万项次的人工判断和系统操作负担,还避免了人工操作导致的执法过错。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李建军表示,川渝两地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并实现智能控制,“首违不罚”自动判断、处罚金额自动计算,将有效推进税务机关精确执法、促使纳税人守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