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经验 促进精确执法水平全面提升

2022年11月15日 版次:05        作者:翟继光

■专家观点

税收法治建设包含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和税收守法四个领域,税收精确执法是推进税收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税务机关推进精确执法意义深远。

税收立法是税收法治建设的前提,但优良的税收制度只有通过精确执法才能发挥作用。税收司法是税收法治建设的保障,是违法执法、不当执法的纠错机制,精确执法可以大大降低违法执法和不当执法的发生,从而大大降低税收司法的纠错负担,使得有限的司法资源能够发挥更全面的保障作用。税收守法是税收法治建设的终点和目标,精确执法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和纠正税收违法行为,还可以大大提升纳税人对税收执法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对税法的遵从度。由此可见,在整个税收法治建设中,精确执法是承上启下、左右全局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国各地税务机关纷纷在精确执法上下功夫,这表明我国税收法治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湖北、四川、广东等地在精确执法上的成功经验表明,精确执法对税收法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精确执法的大前提是执法标准的统一,需要税务机关在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纳税服务的具体标准和流程,细化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与程序,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的基准。只有执法标准统一、明确,才有可能实现税收执法结果的一致与公平。川渝两地税务部门制定《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并将其嵌入金税三期系统,为完善精确执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持。

精确执法的小前提是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及时了解纳税人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这样,才能公平、公正、规范、恰当地进行税务执法。湖北税务部门积极探索税警合作、司法协作等,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纳税人,促进精确执法。

精确执法的直观体现是执法标准数据化,设置科学的计算公式,研发功能强大的程序系统。当裁量基准可以通过机器直接计算得出时,表明税务执法已经达到不会因执法人员不同而有别的精确程度。佛山税务机关运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智能模型,实现“罚不罚”“罚多少”“怎么罚”“准不准”全流程由系统判断,在精确执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助于促进精确执法水平全面提升。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