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量质齐升 减税降费“加油添薪”

2022年12月09日 版次:01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雨柔

近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一举突破5000家大关。截至12月7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019家,总市值约91万亿元,我国A股市场规模高居世界第二位。

上市公司财税负责人和业内专家表示,来自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税务部门的倾力服务,对上市公司的健康快速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起到了“加油添薪”的重要作用。

数量快速增加

上市公司展韧性释活力

有机构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长速度不断加快。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0到1000家、从1000家到2000家,分别走过了大约10年之久;从2000家到3000家、从3000家到4000家,分别耗时6年和4年;而从4000家到5000家,仅仅花了2年2个月。

上市公司数量的迅速增加,带动股市筹资规模稳步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额分别为475亿美元与260亿美元,列全球各交易所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国A股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是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缓释等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关键一环,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前不久举行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市场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市场结构大幅改善,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总体可控,市场韧性和活力全面增强。我国走出了一条既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税费支持政策加力

提振上市公司发展信心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今年实施的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于规模、体量相对较大的上市公司而言,这种资源的价值量更大。“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税费支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在众多上市公司公告中便可窥见一斑。”李平表示。

查阅近期上市公司公告,关于退税减税降费的内容不少。上市公司达实智能发布公告称,4家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款1.27亿元,预计对子公司持续升级物联网技术、提升智慧医疗运营服务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半年报披露,公司将用好用足有利政策作为提升管理能力的手段之一,累计获得了17.66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华映科技三季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本期数较上年同期增加7014.22%,主要原因是本期子公司收到增值税存量留抵退税款。

多家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增值税留抵退税在内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但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稳定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以及投资者信心。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一项调研问卷结果同样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复工达产情况良好,中长期预期逐步好转。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促进大宗消费等政策对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大。

以金融数据分析见长的万得资讯提供的数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近3年A股上市公司支付的税费合计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递减,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取得的税费返还金额超过6500亿元,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减税降费红利实实在在落到了上市公司头上。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鼓励上市公司加速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上市公司保持高成长性的重要基石,是体现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指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科创板、创业板、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合计1850家,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6.9%。同时,约五成A股上市公司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约有1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日益成为“硬科技”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聚集地,服务创新战略不断提质增速。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意味着抢跑新赛道,也意味着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李平介绍,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等一系列税收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累计减税达2.54万亿元,减免金额年均增长28.5%。“我国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形成了链条式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有助于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李平说。

《中国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经营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1.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53%。其中,1573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5%,1719家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超亿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上市公司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今年2月,浙江比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据比依股份财务部门统计,2022年上半年,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800余万元,2021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5400多万元。比依股份财务负责人谢立峰介绍,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形成了“研发投入—税收优惠—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产品不断创新迭代,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达0.9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9%、8.68%、4.30%。其中,15家公司研发投入在10亿元以上,19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271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速逾50%。

个性化税费服务

厚植上市公司成长沃土

好政策还要落实好。近年来,税务部门以有温度的个性化税费服务,厚植上市企业发展沃土,推动上市企业行稳致远。

深圳市聚集了近400家上市公司和170多家拟上市公司。为进一步助力上市公司发挥头雁效应,深圳市税务部门依托“一企一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和公开信息的作用,为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建立纳税人档案,开展专家团队服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税费政策辅导服务,帮助企业厘清税收政策适用条件,解答涉税疑难问题。

Wind数据显示,江苏省注册制上市公司超过180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9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24家,均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税务部门与当地发改委、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对接,实时掌握拟上市公司的动态进展,从创新服务机制、规范服务流程、解决个性需求等方面畅通“绿色通道”,助力越来越多具有科创属性的江苏企业淘金A股市场。

在广东、浙江等地,税务部门面向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编制税收服务手册。一方面,根据企业日常办税需求,总结归纳企业上市审核中需注意的重大涉税问题和易忽视涉税风险。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成功上市后可能遇到的复杂涉税事项,从股改业务、重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股权转让、投资分红、股权激励、限售股解禁、关联交易与转让定价等方面,按事项、分税种梳理归集重要税收政策要点,方便企业正确理解相关税收政策、增强实务操作能力、及时防范税收风险,全面护航企业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上市公司往往是某一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各地税务机关重点服务的对象。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持续加大税收政策服务特别是个性化服务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是上市公司量质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叶永青表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经济巨轮将驶入新的壮阔海域,上市公司也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