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深抓实税收现代化 全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12月19日 版次:01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齐志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税务系统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谋深抓实税收现代化,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切实彰显税务担当作为,全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提“质”提“智”提“志”,牵引带动税收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抓好党务”上实施强基提“质”工程。我们要始终牢记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领导。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不断优化升级“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制度体系,以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税收高质量发展。要以擦亮模范机关为目标,以创建党建品牌为抓手,不断形成“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税务党建特色品牌,以创建工作出色出彩推动税收工作高质高效,持续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在“干好税务”上实施强基提“智”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推进强基提“智”工程为突破,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推动实现税务执法、服务、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面升级。要不断优化升级电子税务局功能,持续提升和拓展“云端”“智慧税务”服务,着力打造高效智能的税费服务体系,不断拓展“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让更多税费业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在“带好队伍”上实施强基提“志”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大任务,认真落实税务总局党委“带好队伍”机制制度体系,以强基提“志”工程为抓手,打造一支“坚如钢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一“严”到底推动监督管理干部提质增效。要深入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进一步畅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出力者出彩,以“上”的动力、“下”的压力激发干部队伍“干”的活力。要持续实施青年干部培养“育苗”“助苗”“壮苗”“护苗”“惠苗”的“五苗”工程,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让税收事业后继有人、世代常青。

强化理论法治创新,助力赋能税收现代化向更高层次推进

强化理论支撑,坚持以先进理论指引税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要把税收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进行新的思考、谋划和推进,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加强对税收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形成更多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的学术成果、理论成果,用科学税收理论指导税收现代化实践。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强化法治支撑,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税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加强法治税务建设,推动税收法定全面落实,推动完善现代税收制度,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要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肃组织收入工作纪律,严守不收“过头税费”底线,坚决把该退的税退到位、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把该征的税费征收好。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要严格遵照税收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守法者营造出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强化创新支撑,坚持以创新驱动赋能税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要顺应世界潮流和我国发展实际,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既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也鼓励积极试验、大胆突破,在“顶层”与“基层”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创新税收服务和管理措施。我们要大力提倡创新、鼓励创新,通过开展揭榜挂帅、平台“赛马”等创新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激励创新、提升活力,让创新在税务系统“燃”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