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盛:九旬老人的“爱心计划”

2022年12月19日 版次:05        作者:陈兆丰 谢书天

肖光盛,1930年7月出生,1960年进入税务系统,1991年从湖南省涟源市税务局退休,获得过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税官、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湖南人物等荣誉称号。

今年92岁的肖光盛老人出生在湖南省涟源市,家中世代传承着“勤俭为本,耕读为基,忠孝为怀,慈善为先”的家训。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辍学以学徒谋生,后又毅然投军。1960年他进入税务系统,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些年来,肖光盛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几十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扶贫助困、募捐助学。从一个人帮扶到发动一个团队帮扶,从扶助一个人到影响一大片,他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也要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3个“十年爱心计划”

肖光盛爱心事业的蓝图源于1991年他退休那年。那年冬天,他去偏远山村看望一位70多岁的农民朋友,得知这位朋友的儿子一年前不幸触电身亡,儿媳妇远走他乡,只留下一对幼小的孙儿孙女辍学在家。肖光盛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嘱咐老人赶紧送孩子去上学。

回到家,肖光盛彻夜难眠,天亮后,一个大胆的帮扶计划在他脑子里初步形成:用10年时间,发动10万人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亟待帮助的人。

不久,肖光盛听说一位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穷孩子,患有白血病却无钱医治。他马上送去200元钱,然后连夜写好求援书,并印刷了800多份,发动局里8名退休老干部一齐上阵,最终为孩子筹得11.6万余元善款。《湖南日报》曾以“九老救孤,一呼百应”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此事。

他趁热打铁,发动几名志同道合的退休干部,一起来做这项工作。他们深入涟源市20个乡镇、办事处,近100个贫困村,寻找出100多户亟需帮助的病、残、孤等特困户,造表登记。此后,肖光盛一年至少有300天奔波在募捐路上,风雨无阻,一走就是30年。

2005年,肖光盛的第一个“十年爱心计划”完成:募捐善款101.2万元,帮扶108位困难群众。2009年,他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二个“十年爱心计划”;2012年,他又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三个“十年爱心计划”。3个“十年爱心计划”合计募集善款近1200万元。

如今,老人正在实行新的“爱心计划”:资助300名贫困生完成博士、硕士学业。他说:“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精准扶助“三特”学生

自2008年起,肖光盛决定在助学方面从“普遍助”转向“精准助”,重点扶持家庭特困、品德特优、成绩特好的“三特”学生。在他家书房的墙上,已经整齐地挂上了1634名被资助学生的花名册。

大革命时期的英烈卢天放之后萧晨阳,于2018年考取大学,但萧晨阳的父亲早逝,家庭贫困。肖光盛了解情况后,在一个月内奔波联系了18个爱心单位及个人,募集善款10万余元,保证了他有足够的经费入学深造。

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朱晓鹏,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但他聪明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谁知入学第二年,不幸患上“脊髓血管瘤”,肖光盛长年为其筹资助学,金额已达22.5万元。

如今,他帮助的贫困学生中已有硕士生158名、博士生60名。最让肖光盛自豪的是,其中10名还是贫困孤儿。他把自己当成了助学路上的一块铺路石,磨平了自身,只为贫困学子走得更远。

“爱心计划”接续前行

“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要发动爱心人士一起行动,完成‘爱心计划’。”肖光盛说。

老伴刘穆桂是他坚定的支持者,只要有时间就陪伴在募捐的道路上。儿女们也加入到爱心团队,先后资助3名单亲家庭孩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爱心大合唱”。2019年,湖南省税务局发起成立“肖光盛志愿服务队”,构建了“总队引领、分队协同、多元参与”的湖南税务志愿服务网络,推动社会助学公益事业蓬勃发展。全省税务系统3200多人次踊跃献爱心,募集善款200多万元,资助200多人次。今年,“肖光盛志愿服务队”荣获湖南省“十佳老党员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老人在助学汇报中写道:“湖南税务人历来是我扶贫助学的坚强后盾。”

也曾有人质疑他“无利不起早”。为了让每分善款落到实处,老人坚持“心连心、实帮实、面对面、现兑现”的资助模式。所有需要被帮助的人,他都记下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由资助人直接将款项汇入,自己只留下爱心名册。他说:“善用每一笔善款,才对得起每一份善意。”

爱心互相传递,肖光盛的爱心善举温暖了很多困境中的人,他的事迹也从涟源走向全省、走向全国,感召着更多人加入慈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