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助企“变废为宝”

2023年01月04日 版次:03        作者:雷晴 陈海敏

本报讯 垃圾处理是生活小事,也是民生大事。围绕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厦门市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采取清洁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由43.2%上升到82.27%,更多垃圾“变废为宝”。

早在2005年,联谊吉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就投资建设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项目,对厨余垃圾进行生物质能转换和再生利用,为发电提供能源。作为国内第一个采用水平推流式高温干法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的厨余垃圾项目,建成后的核证减排量折算发电量达1354.3万千瓦时,产气效率、发电效益居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该项目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一笔接一笔的减税账变成了‘发展金’,帮助我们在全国推广、应用先进的厨余垃圾处理工艺技术。”联谊吉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苏丽红说。受益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已获得退税860万元,累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760多万元,2020年还享受阶段性社保费减免80万元。 她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探索建立更绿色、可循环、低能耗的城市发展方式。”

与苏丽红有着相似感受的,还有厦门市江平生物基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建钦。作为一家致力于生态环保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通过自有核心生物技术,实现了各种城乡有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并开发出各种生物基质、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产品,大量应用于种植业、林业、市政、生态修复等行业。

“2021年和2022年,我们公司享受有机肥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均超过了1亿元,并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的政策。”周建钦说。

企业“变废为宝”的故事,背后是国家税收政策对企业绿色发展的不懈支持。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聚焦环保科技、生态能源等相关产业,开展精准服务,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助力更多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为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翼齐飞”注入“税力量”。

“税务部门的支持,坚定了我们扩大产能的决心。”周建钦说,税收优惠政策实打实地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为中小企业坚定研发创新信心、投身绿色环保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