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南部的西店镇是我国最大的移动照明生产小镇。在这里,60%的人从事手电筒相关行业,全国70%的手电筒从这里产出。
近年来,受出口贸易萎缩、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影响,西店手电筒产业面临巨大挑战。国家税务总局宁海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西店手电筒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创新提供有力的税收支持,用“税力量”之光照亮西店的“那束光”。
创新为引,小产品干成大事业
“到6万流明持续45秒,检查测试环境温度;在最高亮度持续40秒后降档到1.3万流明,亮度持续到电量用尽……”在宁海一森日用品有限公司,开发部主管冯养坚和他的研发团队正在为一款高流明手电筒做最后的测试工作,测试完成后,这款“顶流”手电筒即将推向市场,预计售价为人民币3000元左右。
“作为一家小微企业,我们有足够底气走自主创新这条路,这与源源不断的税收红利分不开!”一森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敏说,“企业2022年享受了小微企业、出口退税等税费优惠合计135万元,我们将这笔资金用于‘顶流’手电筒的技术研发,这才有了这款具备7.5万流明光亮、1.5公里照明距离的高配手电筒。”
近年来,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地,如春雨一般滋润着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宁海县税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政策“宣传员”“快递员”和“指导员”,及时为手电筒企业纾困解难。
据宁海县税务局西店税务所负责人介绍,2022年,西店镇成立了民营企业服务站,联合税务、工商、法院等部门开展助企活动,汇聚和带动各类优质服务资源进园区、进企业,帮助企业创业创新,坚定发展信心。
退税助力,企业扬帆“走出去”
走进宁波威涛电器有限公司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照明灯具,有“身披”5项技术专利的U型头灯,有“新晋网红”音响灯……威涛公司负责人戴建钢介绍,企业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每款灯都要经过多次升级,以满足国外市场需求。
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威涛公司除了依靠20年来老牌龙头企业的经验积累,还有赖于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公司每年办理出口退税1000多万元,其中60%的退税款都会用于产品的迭代升级。”戴建钢笑着说,“正是因为企业始终把产品品质放在首位,精益求精,持续改进,才能稳住老客户,拓展新市场。”
据了解,宁海县税务局建立“走出去”企业动态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量身定制税惠落实方案,把利企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举措送上门。
“我们提交了出口退税申请,税务部门核准后,128万元出口退税款很快到账了。2022年,公司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000多万元。”宁波伯利恒电器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仇珍说。
伯利恒公司是当地一家灯具出口企业,近年来产品销量持续上升。“企业销量上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更大了。2022年上半年,我们搬厂房、购置新设备总投入超1000万元,每个月员工工资支出近300万元。”伯利恒负责人尤全强说,多亏出口退税,企业的现金流才“活”了起来。
为了帮助小镇手电筒企业纾困解难,宁海县税务局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线上线下问需问难。同时,该局定期组织专家为企业“把脉”,帮助企业规避涉外税收风险,提升“走出去”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西店手电筒行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再到未来实现现代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多方合力。我相信,随着税惠红利进一步释放,宁海手电筒行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宁海县手电筒行业协会会长洪舜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