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间,在实验室,在港口——

听,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的“声音”

2023年01月09日 版次:02        作者:王耀德 本报记者 施斌

临近春节,很多企业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外贸重镇宁波,访车间,入实验室,到港口,听企业谈感受、话心声,听一听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的“声音”。

车间机器轰鸣——留抵退税及时到账解难题

走进位于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社区的宁波甬强科技有限公司,政策落地的“声音”是5条生产线马力全开高速运转的轰鸣声。

“2022年,我们自主研发的低损耗和超低损耗高频高速集成电路基板材料,成功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基板材料的垄断,目前产值已经突破8000万元,全年预计同比增长7倍以上。”甬强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雅微欣喜地说。

而就在几个月前,王雅微还在犯愁。原来,甬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公司,成立不到四年,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生产线建设和新产品的研发中,流动资金并不充足,短时间的大量订单,导致原材料采买成了大问题。

正当王雅微犹豫要不要放弃部分订单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带来了转机。“2300多万元留抵退税款,一下子盘活了企业生产运转,不但买到了足量的原材料,还新上马了1条生产线。”王雅微告诉记者,“好政策让我们更有盼头。”

研发室里热火朝天——税收优惠支持创新有力度

如果说留抵退税政策是企业爬坡过坎的“定心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是企业创新研发的“助推器”。在这里,政策落地的“声音”是企业研发部门忙碌的声音。

记者来到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正忙着完成新采购设备的入库工作。

该公司负责人方立锋介绍,“公司正同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立柱项目和部分光学新产品的研发,设备需求量比较大。”

据了解,神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宁波市“众星捧月”百佳小巨人企业,是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

“原本我们的计划是2022年第四季度先采购2000万元的设备,剩下项目所需的设备在2023年按推进情况继续采购。”方立锋介绍,2022年9月,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第四季度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

“很意外也很惊喜!公司预计能多减免税额600万元。我们立马调整计划,追加了一批价值约4000万元的设备,预计总采购额会达到6000万元左右。”方立锋说。

港口汽笛声声——出口退税提速减压力

宁波,背靠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从事与外贸相关的工作。稳外贸对于稳住宁波经济发展大局尤其重要。在这里,政策落地的“声音”是港口中的汽笛声。

税务部门强化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退税政策衔接,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出口退税,解决出口企业后顾之忧。

宁波喜尔美厨房用品有限公司是慈溪市一家专业研发生产不粘锅产品的制造企业,89%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不粘锅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2022年,受到国际形势影响,喜尔美与相关海外客户一度失去了联系,承诺的收款期被无限期推迟,无法及时偿付货款120多万美元。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让企业的流动资金顿时紧张,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喜尔美总经理周世杰告诉记者,“公司的出口货物都投保了中国信用保险,客户未能履约付款,保险公司就进行了赔付。凭借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理赔保单等材料,就可以视同收汇,并向税务部门申请出口退税,大大减少公司的损失。”

双重“保险”让喜尔美走出去开拓市场的信心越来越强,2022年喜尔美出口总额突破7亿元。

“将出口信用保险赔款视同收汇,办理出口退税,进一步保障了企业权益,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慈溪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冯军工表示。

一项项深入人心的税惠政策精准落地,一条条精细的服务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2022年前10个月,留抵退税超380亿元,惠及3.4万户市场主体;“六税两费”减征逾23亿元,51.7万户个体工商户受益;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专项缓税达171亿元……

宁波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立升表示,宁波税务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做精做实退税减税降费工作“后半篇文章”,让群众得到便利,让企业得到实惠,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贡献更大的税收力量。